2017《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出爐,總共有7位縣市首長同獲五星。《遠見雜誌》今天舉辦「五星縣市長贈獎典禮」,其中首度擠進5星的新秀桃園市長鄭文燦、新竹市長林智堅,及八連霸的花蓮縣長傅崐萁、蟬聯兩年的連江縣長劉增應等4位縣市首長,均親自領獎。其他三位獲五星殊榮的縣市長,包括台南市長賴清德、高雄市長陳菊,及台東縣長黃健庭則分別派代表出席領獎。
首度拿下五星市長榮耀的鄭文燦致詞時有感而發地說,地方首長須面對很多價值衝突,台灣在過去幾年間,社會將各種價值伸張到極致,例如能源政策,非核、減煤及低碳三個目標要同時完成,產業與地方需要時間調適。
他說,台灣進入尋找解決價值衝突的時代,例如循環經濟、低碳交通都需要時間累積,像推動電動巴士、電動機車等,市民或公車業者也需要時間適應。如果大家都期待政府完成所有的事,民間部門無法理解的話,一定無法成功。因此,希望尋找跟產業合作,與企業對話,公私部門可以合作。
同樣也是五星新秀、年僅42歲的林智堅是土生土長的新竹人,他上任後特別針對新竹市民最在意的道路與交通問題積極進行改善,雖然民眾對交通與道路改善已有感,但最近調查發現仍有改善空間,所以要持續改進。
近年因生態奇觀 ─「藍眼淚」而聲名大噪的馬祖,由於長期為戰地,缺乏建設,連江縣長劉增應蟬聯兩年的五星縣長,難能可貴。
他致詞時除行銷馬祖觀光及馬祖烈酒為台灣之光,更不忘向中央喊話,希望中央可以編列預算80億元,建立南北竿大橋,對交通與觀光產業發展有很大的助益,並打造馬祖為優質的國際渡假島嶼。
至於執政8年、年年奪冠的傅崐萁指出,六都升等後,花蓮很多人才外流,花蓮雖然沒有很多資源,但縣府同仁展現誠意為所有的鄉親打拚,尤其花蓮交通是花東人的痛,他們向中央不斷反應,希望有完整的道路。
盛傳可能競逐台北市長的傅崐萁話鋒一轉,他提到,花蓮縣連續五年在教育施政的調查是第一名,有資源的縣市政府應該要善用,不要像台北市資源多,但在調查中,市民對教育的負評大於正面評價。
他會後受訪時也提到,地方政府不是以台北市為首,偏遠地方要更加努力,「首都有龐大資源依然沒做好,應該要到地方多多學習。」
對於媒體詢問是否明年可能競逐台北市長?他僅回應「要看緣份」,但忍不住補充,自己曾在台北市念小學、國中,而台北市政這麼多年來沒改變、沒進步,他覺得十分扼腕。
另外,被盛讚為「賴神」的台南市長賴清德雖未到場領獎,代為領獎的副市長張政源用諧音比喻,「賴神」也是「Listen」(傾聽民意),「賴市長的努力也代表市民的努力」,像這次得獎的縣市首長都不是因為有重大建設而得獎,而是讓市民有感的施政得獎,這就是傾聽民意的結果。
台東縣長黃健庭因故未能出席,由台東副縣長陳金虎(右)代表黃健庭縣長出席贈獎典禮,從《遠見雜誌》發行人王力行(左)手中接下獎座殊榮。
而連續5年獲得五星殊榮的陳菊市長,今由高雄副市長許立明(右)代表出席受獎。
擔任頒獎人的《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點出,台灣這些年來,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是在縣市政府;在地的居民最能感受縣市首長施政。
高希均以三句話勉勵五顆星的縣市首長,第一、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如果縣市長犯這個錯就不可能選上五顆星,第二、施政要照顧弱勢團體,但不能沒有排富條款的白吃午餐,第三,預算要做有效利用,例如支出很多經費努力栽培小孩,因為小孩是未來的根本。
負責這次縣市首長調查報導的《遠見雜誌》副總主筆李建興分析,今年縣市首長調查的盤勢有三大現象,包括長江後浪推浪,綠營新星誕生;老將盤勢略鬆動,能否穩住看明年,以及民眾給分無底限,首長評價更為兩極化,例如連江縣長劉增應去年滿意度高達78%,今年更上一層樓,突破80%。
《遠見雜誌》自1995年以來進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除調查民意反映政府「軟指標」施政結果,也進一步關注地方施政成果的「硬指標」,以八大構面、近100項細項指標,針對城市進行總體競爭力調查,客觀檢視地方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