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看見台灣》然後呢?垃圾又開始堆積如山,民眾不知也無感

年復一年,每三個月重演一次荒謬劇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7-06-15

瀏覽數 53,500+

《看見台灣》然後呢?垃圾又開始堆積如山,民眾不知也無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2013年11月,紀錄片導演齊柏林的《看見台灣》,揭露台灣諸多的環境危機,首次讓外界驚見美麗山河被破壞後,所留下的一道道傷痕。

2016年6月8日,他宣布開拍《看見台灣Ⅱ》,將橫跨五國拍攝,傳遞環境不分國界的理念。沒想到6月10日中午,他在花蓮執行空拍作業時,因意外而不幸罹難。齊柏林壯志未酬,留下未完成的夢想,各界同感震驚與悲痛。

而最令人無奈的是,紀錄片上映後,至今已3年半,齊柏林當初所發現的環境議題不僅未見改善,還愈發嚴重。

其實,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何止《看見台灣》披露的環境議題被遺忘,即便跟民眾息息相關的垃圾問題也經常被忽視。

去年11月,雲林、台東、南投每天均有百餘噸家戶垃圾出不去,在縣內堆起上萬噸的垃圾山,垃圾議題吵的沸沸揚揚。《遠見》也於今年元月製作「垃圾風暴 政府沒說的三大祕密」專輯,披露垃圾危機的真正原因。

但是半年過去了,垃圾問題依然無解。截至目前為止,雲林、台東、南投縣內仍堆滿數萬噸的垃圾。因為沒有民代質詢、也沒有媒體追蹤報導,外界就無從得知,甚至連這些地區的居民也不知道家鄉又堆起一座座垃圾山,有縣市甚至擱置高達3、4萬噸的垃圾,情況危急到環保署只好私下拜託部分縣市幫忙處理。

但是委外燒垃圾的代價可不小,去年台北市勉為其難幫雲林代燒2萬2851噸垃圾,雲林縣就花了6384萬元的處理費,還要付1627萬元的垃圾轉運費。這兩個月,雲林的垃圾又堆積如山了,不得不請中央介入處理,請求外縣市「私下」幫忙焚燒。

對於財政吃緊的地方政府來說,請外縣市幫忙燒垃圾,代價既龐大且沈重,目前沒有焚化爐或是有焚化爐卻無法啟用的,全國有八個縣市(含離島三縣),2015年共轉運近35萬噸的家戶垃圾到其他縣市,含轉運跟焚化處理費達近7億元。

「花錢拜託別人燒,外縣市未必願意,就算願意又怕被議員質詢,也只能祕密進行,」一位地方環保主管無奈地說,「同樣的劇本,每幾個月就要上演一次」。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這齣垃圾處理的荒謬劇不停上演,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其實,中央跟地方都知道,卻束手無策。

無解的原因來自於有焚化爐的縣市無法啟用,還得付錢請別人燒,偏偏各縣市焚化爐均已老舊不堪,處理量逐漸下滑,每年又要停爐歲修兩次,自身都難保,未料去年10月又迎來最後一顆稻草—再生粒料(焚化垃圾後的產物 ─ 底渣,經資源化處理的產品)去化管道不順,即便某些焚化爐還有餘量,也無法幫忙燒,除非各縣市自行運回底渣。

垃圾處理問題環環相扣,只要下游(再生粒料)無法去化,自然堵住上游的出口,偏偏上游的民眾不可能不製造垃圾,導致八個縣市每三至五個月就得輪迴一次:垃圾到處流浪,花錢拜託人家燒,都未必找得到去處。

同樣的戲碼,此時此刻正在這些縣市上演著,環保人員又陷入「輪迴」。如果大家不願意正視垃圾處理問題,這齣荒謬劇注定要永遠演下去,且劇情會愈來愈嚴峻,民眾最好做好心理準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