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點年紀的男性委託我清掃一個死亡現場,是一棟老舊公寓裡的廁所中死去許久的腐爛遺體。這位男性委託人表示往生者沒有親人,自己只是「往生者生前關照過的朋友」。(本文節錄自《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一書,特掃隊長著,時報出版。)
根據之前的經驗,遺體如果是在浴室或廁所裡腐爛,幾乎都是慘不忍睹的狀態。因此,前往現場之前,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當天這位男性委託人和他的兒子一起來到現場。他的兒子一臉困惑,不甚明白父親為什麼要帶他一同前來。他似乎非常害怕看到遺體腐爛的現場,當我和他父親大膽進入屋內時,他則是誠惶誠恐地跟在我們身後。
在和委託人閒談中得知,這位往生者終身未婚,膝下無子,是所謂的「女強人」。經他這麼一說,我才赫然知道往生者是位女性,心裡忍不住開始好奇地想著他跟這位委託人的關係。
委託人領我來到污染最嚴重的地方,看到後我十分驚訝。
因為情況跟我所想的並不一樣,雖然有一點腐臭味,但完全看不到腐敗液體或腐爛痕跡,很明顯已經有人清理過了。
那時委託人指著浴室的脫衣間,說道:「她是在這裡過世的。」並且滿是愧疚地喃喃說著:「都是發現得太晚了……。」
仔細觀察,確實可以在木質的部分與各個角落發現到污點和污染的痕跡。不過,這些都已經清理到不需要我動手的程度了。
「這裡有清過吧,是哪一位清理的呢?」
「是我!」
「……竟然能清得這麼乾淨。很不容易吧?」
「因為我非做不可……。」
聽到是他清理的,心裡不禁佩服。
從污染的痕跡來看,可以想像遺體並非只有輕微腐爛而已,因為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清掃死亡現場的困難,想到他獨自清理的景象,就很佩服他。至於他請我來,是希望我能完全清除腐爛遺體留下的汙染痕跡與臭味。
由於很難保證能把那裡清潔得更好,只好坦白告訴他我的建議:「如果要達到你的要求,很可能只能拆除受到污染的地方」,並且向他確認拆除費用由哪方負擔(這點對我來說很重要),而他表示願意負起所有費用。
他的反應讓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為往生者明明不是他的親人,他卻願意負擔所有的清理工作與拆除費用,還拉著不願前來的兒子一起探視現場,不禁讓我更加好奇,心想:「其中肯定有什麼原因吧?」
幾天後,也就是拆除污染處的那一天,這位委託人又帶著他的兒子一同前來。
當天拆下塑膠壁紙後,我發現底下的合板還殘留著遺體腐爛的液體,濃烈的腐敗惡臭立刻撲鼻而來。沒錯,這是常有的情形,看來還必須破壞一部分的牆壁。不僅如此,通常蛆蟲會藏在各個角落與狹小縫隙裡,幸好這次沒有遇到這種情況。
事實上,說拆除污染處是特殊清掃工作,不如說是內部裝修。當作業告一段落,我正要處理散發惡臭的廢建材時,這位委託人卻對我說了意想不到的話。
「這些垃圾要怎麼處理啊?」
「因為是可燃的,我會拿去燒掉。」
「有沒有其他處理方式?」
「……這些是不能回收的廢棄物啊……。」
「我覺得這些廢建材就像○○女士(往生者的名字)的一部分,實在不忍心把它當垃圾丟掉……。」
「嗯……如果是遺物的話,則是可以祭奠之後再處理掉……。」
「真的嗎!那麻煩你祭奠後再處理掉這些東西好嗎?」
「喔!?但這樣費用會不少喔。」
「沒關係,請你還是拿去祭奠。」
經常有人要我把往生者的愛用品或玩偶、被褥、佛龕拿去祭奠後再處理,但是卻很少要求我這樣處理廢建材的。我壓不住心中的好奇與訝異,於是忍不住開口問他這麼做的理由,他才娓娓告訴我原因。
他說:「往生者雖然是個很強悍、嚴厲的人,但就像我的姊姊一樣,也比任何人對我照顧有加。」
據悉這位委託人過去曾自己做生意,遇過景氣好的年代,因此事業、生活兩得意,對別人也十分慷慨大方。交遊廣闊的他, 結交了不少好友,各界人士都想與他打好關係,而往生者就是在這段時期結識的其中一人。
然而,隨著日本經濟不景氣,他的生意漸漸出現問題,財務狀況和精神狀態也因此陷入困境,更讓他受挫的是,過去對他稱兄道弟的朋友都紛紛離他遠去。也就是在他失去了金錢與地位的同時,昔日夥伴和朋友也跟著棄他而去。
雖然開始做生意之時,他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不斷提醒自己「世態炎涼」、「凡事只能靠自己」,但是現實的殘酷還是遠超過他的覺悟。
或許真的唯有自己親身經歷,才知道社會多麼冷酷無情。
他深刻體會到那些昔日盟友都不是因他的才能而讚賞他,而是被他的頭銜(社會地位)與金錢(財力)所吸引。
看清這點後他久久不能釋懷,從此對人性失去了信心,並且對人生感到強烈的空虛,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甚至出現自殺的念頭。
然而,只有這位往生者不同,一如往常地對他好,不計較利害得失。
不僅如此,甚至在金錢上與精神上給予他莫大的支持。
而這位委託人最後決定提早結束事業,以免生意落入無可挽回的局面。然而,這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才能做出的重大決定,也多虧有那位往生者在背後的支持,才使他有勇氣快速揮別困局。他也知道如果堅持繼續做生意,很可能會走上自殺一途。
這位往生者有如他的再生父母,有著無以回報的恩情。當初跟她借的錢,甚至不求全數歸還。所以,他非常懊悔自責沒在第一時間發現往生者病逝家中,讓她被發現時已經變成一具無法辨認容貌的腐屍。他希望藉著清理滿是污染的房間,消除愧疚感,以報答往生者昔日的恩情。
每次都帶兒子前來,是因為想讓兒子知道自己曾經的軟弱、往生者的情義、社會的冷漠以及雪中送炭的溫暖。而她雖然已經離開人世,卻教會了他許多寶貴的事,即便死後都是如此。
儘管我們身邊不乏朋友,但究竟有幾位才是真心相待的朋友?當我們失去地位與金錢時,有幾個人會一如往常地對待或幫助我們呢?當朋友失去原有的社會地位與經濟能力時,我們是否也能待人如昔,或是伸出幫忙的手?
不知道算不算幸運,我早已看穿世態炎涼的本質。我,既沒地位,也沒財力,朋友不多,只是努力生存在這人際關係狹小社會裡的平凡人。
在這個人人必須努力為己、戰戰兢兢生存的社會裡,對才能平庸的我來說,或許這就是最適合我的生存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