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不願承認柯瑞的身手與成就?就連NBA的圈內人也如此?要理解這種現象,得通盤考量許多因素,這也是柯瑞多年來一直在面對、處理的問題。當他顯著地施展自己的投籃實力時,他也是在爭取認同感、接納感。
「他這輩子都會面對同樣的困擾,」柯瑞的弟弟賽斯說道,「我們處境相同,總是得努力證明自己,不管是什麼原因,可能是爸爸N B A球員的身分,也可能是我們的長相。總是有人看我們不順眼,覺得我們該走別條路。正好相反,我們會更賣力證明自我,反駁那些人的說詞。」
柯瑞首當其衝的困擾:他是NBA球員的兒子。
表面上看來,有一個NBA球員的老爸應該很占優勢,但事實上,這樣的背景反而會讓人覺得是一種特權,而不是優良的家世血統。為什麼會如此呢?這必須從籃球的起源說起。
籃球這項運動是由一名加拿大人所發明的,遊戲目的很簡單,即將球投進採收桃子的籃子裡就可以了。由於運動所需的道具不多,長久以來一直是大城市中貧民區的消遣。當然,不是只有貧民才能玩籃球,現在無論在鄉村、都市、郊區,甚至有錢人,都喜歡這項運動。但數十年來,籃球對於貧民區來說,就好像棒球對於美國人,而且它不需要花什麼錢,只要一個籃框和一顆球就可以了。參與的人數也很有彈性,可以兩人玩,也可以二十個人玩,甚至一個人也可以玩。籃球對於窮人來說,實在是很理想的運動。自從喬丹打出名號後,籃球運動基本上已成為嘻哈/黑人族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日,很多籃球員是按照這樣的模式誕生的。他們在都市的殘垣敗壁下生長,從無到有鍛鍊自己,只要能靠籃球打出一片天,大家就會投以至高無上的崇拜和尊敬。
但柯瑞不一樣,他代表的是特權。他是個富家公子,來自傳統家庭。然而,他就像個想要跨越廢墟鐵道、進入貧民區找人單挑籃球的孩子。也因此在籃球這一片天地,他永遠得面對世人懷疑的眼光。
他象徵了那些在有空調的球館裡、有人細心打理的乾淨球場上學習打球的人,他應該無法在外面柏油路面的球場上生存下去。他得不到籃球圈子裡應有的尊重,因為那圈子裡的人曾經和街坊的惡霸鬥牛,連牙齒都被打斷過,他們也可能和蹲過牢的凶神惡煞或穿牛仔褲配工作大頭靴、打赤膊的人,在炎炎夏日下汗流浹背地打球。柯瑞的球賽卻是斯文有美感的。他根本不可能有膽量在那種需要打得鼻青臉腫或髒汙的環境下打球。柯瑞代表著一路平順、不需要穿破球鞋、負擔得起昂貴的籃球夏令營或外地巡迴比賽的人。所以大家自然而然認定他就是因為有錢、有個NBA老爸,才會獲得這麼多資源和關注,而不是因為他的球技。
在穿著打扮上,柯瑞看起來也像是個出生富貴家庭的人。他不會全身珠光寶氣,或是一身名牌服飾,他也沒有七輛車,你也不會看到他花個千把塊在夜總會包廂,因為這些都是暴發戶常見的行為。因為這些暴發戶從零到突然財富滿貫,自然會想花大錢享受一下,特別是在窮困環境中困得太久了,有點錢就自然想極盡奢華寵愛自己。
當然,柯瑞並不是不喜歡享受,他也和大部分有錢人一樣。他有自己專屬的造型師和一棟位於加州的大豪宅,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散發出暴發戶的氣息。他的背景和NBA某些出身貧寒的球員是不同的,各種因素組合而成的差異性,讓美國主流和企業界較能接受柯瑞這個人,但這也正是他讓那些怨恨他的人恨得更牙癢癢的原因。 柯瑞長期以來一直試圖破除別人對他的成見,即使現在他位於生涯的高峰,這些攻擊依舊存在。他仍然被視為一個有特權的小孩,闖入那個原本屬於窮人的籃球領域,這些質疑將是他要長久面對的。
為了破除別人的質疑,他和弟弟從夏洛特基督教青年會球場就開始努力,以贏得別人的尊敬。不過,那些出自貧民區的人還是不會尊重他們。
本文節錄自:《史蒂芬.柯瑞:無所不能的NBA神射手》一書,湯普森二世(Marcus Thompson II)著,梁起華、邱紹璟譯,野人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Austin 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