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世代不交替?

陳 煒
user

陳 煒

1995-04-15

瀏覽數 13,650+

世代不交替?
 

本文出自 1995 / 5月號雜誌 第107期遠見雜誌

台灣第一場總統直接民選未待鳴槍,已先起跑。國民黨中央最近四處苦口婆心塑造「鞏固領導中心,國民黨現階段不能沒有李登輝領導」的氣氛,企圖營造勸進風潮,輔以李登輝的中東之旅、六月間可能延長過境美國連串外交造勢,省政府也不斷施放「李連配」的勸進氣球,加上李登輝「不會用黨產選總統」的弦外之音,中生代幾乎已到被判決出局邊緣。

權力的滋味總是撩人迷醉,當局的言詞無論如何標榜以國為重、天下為公,但情境因素的影響,思考卻常不自覺落入以己身利害為中心的窠臼,這種利害包括個人或政黨在內。

兩年前連戰接替郝柏村出任閣揆時喊得震天價響的「世代交替」,今年消聲匿跡;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帶給國民黨的震撼啟示,只有三分鐘熱度。眼看民國七十九年第八任總統選舉提名政潮即將捲土重演,但黨內沒人敢公開提「中生代全面接班」,大眾的思考似乎也不自覺落入「李登輝框框」。

牽動中生代接班序列

黨內不少人士心知肚明,其實基層有不少世代交替、換年輕人做做看的心聲,但是在當前忠誠不二、擁護個人甚於維護制度的畸型政治文化下,類似的聲音根本缺乏傳播的管道。李登輝勢在必得的架式、黨中央十四全二次大會提名腹案的反覆、總統副總統選罷法封殺林洋港的小動作、外圍團體的摩拳擦掌,政爭似乎已山雨欲來。

說來十分弔詭,林洋港執意參選到底,似乎已成李登輝必須掩蓋底牌、再伺機御駕親征的最佳著力點,林洋港暗助了李登輝。

李登輝似乎相信,如果他真的退休,總統由林洋港拚戰連戰,在民進黨分割三成多固定票源、新黨不挹注林洋港而刮走一成選票,加上林洋港在地方招降納叛可能的殺傷力,連戰未必有十足致勝把握。

李登輝也擔心,即使連戰有李的助勢贏得提名,後果卻可能是重畫黨內政治版圖,非當權派勢力可能「復辟」分羹,參與黨務及重要決策;萬一立委選舉真的三黨不過半,在野黨的聲勢竄起,局面更對國民黨不利。何況,李登輝即使交卸總統,但並未排除續任黨主席,兩種情況都會讓他披掛上陣,尋求連任。

執政當局失去主導權的危機意識過重,對舊體制勢力的提防過度,或者潛意識中「家天下」觀念仍在(所以才會有「後來我還是給邱創煥考試院長做」的寬宏大量說法),可能已影響對大局的判斷,以致中生代至今仍徘徊觀望,毫無自主可能。連戰在立法院答詢從未說過支持李登輝連任,也從未排除過自己參選總統,反映了目前高層處境微妙;宋楚瑜方面勸進李登輝的動作不斷,更反映中生代間的微妙緊張情勢。李登輝如連任,對連戰自然是挫折,但對宋可稱利多。

中生代接班牽動許多變化,直接影響台灣的政治是否能蛻變出新風貌。如果國民黨喊出「中生代接班、老一輩全面交棒」,還有誰相信林洋港仍有著力點,說服黨內同志,李主席曾透過八大老作過何種承諾,或說服選民,他這位年近七旬的大老競選總統,比才六十歲的中生代更符合國際潮流?執政當局其實可引導林洋港「提攜」中生代的佳話,讓污染嚴重的政壇增添一條涓涓清流,化解政爭的發生。

如果李登輝退出總統選舉,連帶提出五院院長、黨務、軍令、情治系統全面由中生代接棒,第一代政治領袖全面隱退,李登輝、林洋港、邱創煥、郝柏村、蔣彥士、李煥、俞國華、劉和謙、蔣仲苓等老一輩人物都隱退,台灣放手交給中生代去經營,政壇的面貌可耳目一新,多年的恩恩怨怨可有了結的契機,台灣跨世紀領導布局完成,是否更符合全民和國民黨的利益,不辯自明。

反之,李登輝尋求連任,兩次公開不連任的承諾將置選民於何地?「生前交出政權」的夢即使費盡唇舌也難杜悠悠眾口;擔任總統已八年是否夠久,七十四歲高齡的他再任四年是否太過為難,台灣的命脈是否真的還像舊時代一樣、要靠一人維持穩定,再做下去是否保證有新的政績和突破,國民黨的政爭會不會再惡性循環、打擊社會人心士氣,而工商企業投資意願是否將再受另一次重擊,個人的歷史評價風險,這些都是李登輝連任的難解習題。

國民黨的悲哀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情勢很清楚,如果連戰錯失第九任總統,宋楚瑜很可能後來居上,趕上連戰;民進黨的陳水扁四年後也將羽翼豐滿、形成氣候,直攻總統。就政黨競爭態勢而言,李登輝連任將打亂黨內中生代的接班布局,為中生代的競爭投注變數,對國民黨十分不利,也給予民進黨絕佳整備機會,影響深遠。黨內已有人預見及此,但誰敢公開反對李登輝連任?這正是國民黨的悲哀。

李總統接任故總統經國先生職位時,新聞界盛傳李登輝有所謂「兩階段改革論」,近數次修憲也盛行分階段、分步驟完成任務。從大格局趨勢和社會智識階層的需要看來,台灣迫切需要第二階段的改革,以更前瞻、更落實的作法,彌補過去幾年過度注重上層政治權力結構調整而忽略的若干後遺症。

破與立如果是改革的兩端,必須承認台灣這幾年由李登輝主導的改革,「破」遠較「立」的成續好。諸如萬年國會破解、禁忌解除、言論自由放寬、政治經濟各方面的開放,都是破的成就。但立的方面,除了省市長民選、本土化大幅進展和經濟持續榮景及社會福利措施等有突破外,諸如政治風暴、行政效能提升、貪瀆整治、環保、社會公平、司法改革各方面,其實乏善可陳,甚至倒退走回頭路,這些正是「二階段改革」的課題。

檢視李登輝主政七年來,幾個現象可粗略佐證功績成敗,和作為下任總統提名方向的參酌。

沒有方向的國家目標--台灣的航向和目標始終迂迴在反覆不斷的文字遊戲和政黨鬥爭拉鋸中,朝野對最高當局的想法、作法,愈來愈難確切了解,國民疑惑迷惘,族群間關係緊張,沒有人知道此刻是否由少數人黑箱決策,以兩千一百萬人的福祉作賭注,在玩一場高風險的高空鋼索。此刻,中生代更寬廣的思維、更少的老意識型態包袱和新國際現野,或能勝任帶領台灣破繭而出。

沒有公權力威信的政府--解除戒嚴、開放自由絕不等於沒有法治;強者生存,也不等於凡事泛政治化思考、以政治因素決定處理方式。不幸的是,公共政策決策反覆,因政治利害喪失原則、執法不力、公權力被埋葬的事例不勝枚舉。過去的街頭群眾暴力,最近如高爾夫球場盜用國有地,最後卻合法化價購與衛爾康大火及彈劾案發展,不勝枚舉的事例令人歎息。主政八年的人難道沒有責任?

沒有具普遍信度的政黨--近年權力鬥爭慘烈,政黨互揭瘡疤,爛事層出不窮,爛、濫、亂,各黨都沾上邊,選民勉強各取所好之外,恐怕只能選比較沒有缺點的候選人投票,具普遍公信力、能被各階層地域選民信賴的政黨,早已壽終正寢或夭折。中生代人物或許可拋棄品質惡劣的政黨包袱,否則如何對政治有稍高的期待?

沒有值得仰賴的政治領袖--人們不期待強人或聖賢,但誠信、愛心、能力、大公無私、知人善任等基本政治家的條件應不算奢求,但反觀當今政壇的袞袞諸公,能兼具起碼條件,道德文章和所作所為能服眾者幾希?人人被懷疑、人人自危,台灣迫切需要有遠見的跨世紀中生代領袖。

沒有真相的政壇--任何爭議只要披上政治外衣,是非立刻模糊,立場先於事實,萬流歸宗不脫利害,只問利害,不論是非。說謊成台灣政壇的求生術,前央行總裁謝森中說「央行總裁有公開說謊的權利」,但其他政壇人物更常見言詞反覆,說了錯、錯了賴。老一輩政客正是說謊文化的元凶,該是物極必反、清明政治的時候了。

沒有公信力的媒體和論壇--惡性競爭、炒作新聞當然是媒體最需自我檢討的缺點,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官場習氣,貼標籤、扣帽子、非楊即墨,造成各媒體公信力大幅滑落。新聞事實被冠以政治立場,媒體難再成具普遍公信力的媒介,或形成輿論壓力的根源,政客更可藉訊息交換、採訪方便手段操控媒體,優游於一團散漫、是非混淆的「多元化」中。學術界也與新聞界無異,這種情況需要徹底打破改變。

老人當政問題多

過度求全難免苛責,但近年社會過度注視政治權力分配、偏重政治性事件處理,政客、謀略大行其道,國家的亂、危、浮、假,早為有識者深憂,一次總統選舉或許難以解決所有問題,但仍由老人當政則肯定會增加問題,延長亂危浮假的現象。

台灣未來四年能否大開大闔,中生代的總統行情將是具體指標。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