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退休規劃,不外乎理財、旅遊、社交、運動、長照,這段「第二人生」倘若要活得漂亮,完善的安排與巧思更能襯托出老後生活的魅力,不論你是否已經退休、即將退休或正在為事業打拚,及早累積財富和健康,絕對是自我實現的關鍵。
而在高齡化的社會中,長照之抗老、養老在居家設計上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如何改造自己的家?怎麼讓退休生活更方便舒適?都是你我必須深思的議題。
有過多次長照居家改造經驗的「御見設計」徐御尊設計師表示,在台灣,一般居住空間普遍性的狹隘,居家較難全面性的達到完整的無障礙尺度、設備使用空間。
以公寓型態來說,在生活上,早期的公寓無電梯使用,格局配置也常發現走道、浴室空間等尺度上的不足,這都是當初房屋在設計上沒想到的觀念。
而若以電梯大廈型態而言,雖然在公共區域都已經有法規的無障礙規範,但居所內的動線、浴室使用空間、走道寬度、房門淨寬度等,依舊不足。
人口老化後 居家照護概念愈來愈重要
徐御尊說,在社會上,有許多專門機構能提供年長或特定需求者照顧空間,早期也大多依賴這些機構來解決問題。「但人口老化、高齡化的產生,傳統照護觀念慢慢開始導入自宅居所中,除了照顧需求者的生理機能問題、心理因素也是需要被照顧的另一重點,因此,居家照護的概念是有其必要性的。」
(避免高低差 材質以平整方式銜接)
他分享,針對長期照護著想的生活居所,須注重「安全性」與「使用上的適切性」,如室內空間應避免有高低差的設置、寢室與浴室廁所門淨寬需80公分以上、走道走廊淨寬度100公分以上、廁所內部應裝設無障礙輔助設施、櫃體邊角以導圓設計、設置緊急壓扣系統等,皆是基本的長照居家設計需求。
徐御尊表示,「在現今台灣的環境下,並不是人人有機會換屋,所以在一般裝修住所上,若能先導入『留設未來變更或增設的彈性』之觀點,使用上必定能減少許多修改的開支及避免修改造成的問題。」
以下是徐御尊以整體設計、安全空間、居家設備、預算等概念的建議,讓退休人士能在規劃居家環境上不再無所適從。
整體設計:
色系-以明亮、柔和色調為主,如白色牆面為基底,搭配木皮原色的櫃體,局部牆面可挑選大地色系作為跳色與白牆搭配。採光與照明-以間接照明(暖白光)作為基礎照明,照明色溫3000k以上,避免直射光源,另加設崁燈照明在走廊及浴室等大多較無開窗的空間。
收納空間-以開啟便利的門片式收納櫃為主,避免上掀式的收納方式、並將收納空間規劃在較低的位置。若為活動家具收納櫃,需加強固定櫃體,避免因碰撞或地震導致櫃體倒下產生意外。
安全空間:
浴室-採用止滑係數高的地磚、或將磁磚分割成較小的尺寸增加止滑性能、櫃體避免尖銳直角,加設導圓設計、室內空間避免有高低差。
走廊-加上扶手的設計。
緊急押扣按鈕-安置在廁所內,按鈕需設置在側邊與低處(側邊於馬桶前緣往後15公分、馬桶座面向上60公分處;低處於馬桶前緣往前60公分,離地高35公分處)。
居家設備:
家具家電-注意相關安全標章與成分內容(如低甲醛),扶手的設計以隱藏式或圓潤型設計,盡量避免金屬尖角與刮手之情形。
保全與災難偵測-除了完整的保全系統設置,居家連線至家屬手機之系統暢通也需注意。此外,應於空間外設置警示燈或聲響,達到緊急通知成效之相關設備。
預算規劃:
如果需求是純粹需要輔助的設備(如輔助手把、樓梯升降椅等),市場上很容易找到設備費用的行情,若因需要這些輔助設備,在空間上需要相互搭配應對或修飾美化時,當然就會有不同的開支,所以裝潢製作費用的評估,因人而異很難有標準。
長照需求者,生理上大多不大能自理生活所需的事情,心理上也往往有被社會孤立或家人忽略的狀況,造成他們內心的自信不足。所以除了解決生理上的需求問題之外,心理層面的因素也必須照顧到。
準備多少預算的問題前,必須先清楚有多少需求,這樣一來,設計師才能清楚接收訊息,準確提供相關的照顧需要。
(部分圖片提供:御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