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資訊多不一定有利,得擁有關鍵情報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5-23

瀏覽數 13,300+

資訊多不一定有利,得擁有關鍵情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我們活在資訊年代。想知道各式各樣的事實、數據和統計資料,只需要手指敲一敲就行。

想知道今天上班要不要帶雨傘嗎?手機裡的氣象app 能告訴你降雨機率,更別說還有預測的溫度、風速和溼度。想知道最快回到飯店的方式嗎?你的地圖app 能給你一籮筐路線,還有一堆交通選擇,步行、搭火車、腳踏車、計程車或公車,應有盡有。

尤其體育更是數據資料暴增的大本營,對許許多多「簽賭」類型的人來說是營養品。很多比賽都滿載資訊,近年來討論足球的語言明顯改變,人們在酒吧裡往往都在聊各球員的傳球精準率、控球權和距離等。像是亞森納的阿爾森尼.溫格(Arsene Wenger)和佩普.加迪奧拉(Pep Guardiola)等人,加迪奧拉一開始在巴賽隆納效命,之後到拜仁慕尼黑執教,對控球權很上癮,更讓數據變「潮」,成為現代足球經理的形象縮影。他們都利用豐富的資料情報,帶給他們率領的球隊優勢。

手上掌握這些資訊,不就是最佳利器嗎?你擁有的資訊愈多,表現不就愈好嗎?答案要看個人。

不久前,我跟三名高爾夫巡迴賽職業球手合作,這三人南轅北轍,年紀也相差不少。他們接收資訊的能力和應對使用資料的效力也不同。A選手不太需要資料就能打得好,有的人可能會說這種人就是「天生好手」,而不是後天環境造就,但他吸收有用資訊的能力很有限,太多資訊會讓他在壓力下產生負面影響,導致表現慘烈。B選手能夠接收更多資訊,但他也得小心,不能被「分析癱瘓症」影響,尤其是揮桿的表現。C選手對自己的技巧有更深的了解,也能運用更多資訊,但這並不表示C選手的表現比其他兩人好。

使用數據沒有明確的「最佳」方式,有些人需要更多細節才能表現得好,有些人保持簡單就好,有些則是介於兩者中間。遇到才華洋溢的菁英選手,學習時通常少一點有意識的資料(事實與干擾少),他們就學得愈好。換句話說,我支持少一點卻更有關聯的資訊。

就連C選手這類能吸收運用大量資訊的人,有效使用資訊的能力都有極限。這名選手正好在大型錦標賽前的前導遊戲中,有機會獲得精密複雜的影片分析。在想知道跟進步的驅使下,他把握這個機會,但分析完成後,儘管結果說明有一、兩個地方可以改善他的揮桿,但這名選手對自己理想的揮桿該是怎樣非常清楚,卻發現其他可以改變的地方。所以在大型錦標賽的當週,他的思緒混亂,前兩回合都打得不盡人意,錯過晉級。這就是典型過度分析導致的癱瘓案例。

我們回到前面克里斯學打低飛劈球的例子,他只收到兩個資訊,其他人則能看見更多參考數據。但想要讓他的揮桿出現進展,他只需要知道一件事─ 高度,光是這點就能讓他成功。

高爾夫是體育界裡拜科技所賜,光從揮桿擊球這種簡單的動作,就能搜集到一籮筐資料的完美例子。另外,還有繁瑣複雜的分析系統,能夠產出大量資料,但這項資訊要是使用不正確,就不會有幫助。我用的是前面提過能呈現各類技術數據的TrackMan 雷達,數據都有各自的功用,但選手擊球時不應該多做他想。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關鍵就是提供的情報要與正在執行的任務有關。TrackMan 可以調整,只提供某幾條跟某項練習有關的資訊,這樣選手就能專心在過程上,而不至於分心。這麼一來就跟把網子放在橄欖球射門員面前三碼處很類似,或者在孩子的腳踏車上裝平衡輪,不去思考結果,就不會干擾我們的思緒。

資訊多不一定有利,得擁有關鍵情報_img_1

本文節錄自:《不被壓力綁架:駕馭壓力黃金8法則,在關鍵時刻不失常,表現出眾!》一書,戴夫‧亞雷德(Dave Alred)著,張家綺譯,三采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Tyson Dudley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