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雷多.曼弗雷迪作,波隆那出版
多彩石版印刷;地圖342 × 528 mm;
428 × 657 mm(含文字)
在所有諷喻歐洲政治的地圖中,尤以這幅〈挖苦歐洲地圖〉最獨樹一格,一八七一年由曼弗雷多.曼弗雷迪(Manfredo Manfredi)於波隆那(Bologna)出版,畫風與同類地圖殊異,此外曼弗雷迪賦詩印在地圖兩側,詩風古雅,仿佩脫拉克體十四行詩。佩脫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是義大利詩人、人文主義之父,著作等身。由於年代久遠,地圖中許多意象已不可考,曼弗雷迪的詩於此幫助亦有限。
〈挖苦歐洲地圖〉似乎以一八七○年至一八七一年的普法戰爭餘波為背景,畫面上有個德國士兵,挺著大大的啤酒肚,坐在阿爾薩斯—洛林帝國省(Alsace-Lorraine),大口大口灌著啤酒,這顯然在畫一八七一年五月的法蘭克福條約(Treaty of Frankfurt),法國既割地又賠款,將富庶進步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割予德國,普法戰爭就此結束。法屬阿爾及利亞畫的是一八七一年三月卡比利亞起義,畫面上的阿拉伯人正在打法軍屁股,應是象徵舉事者穆罕默德‧莫克蘭尼(Muhammad al-Muqrani)初期勢如破竹,但普法戰爭結束後,大批部隊開往阿爾及利亞鎮壓,一八七二年弭平叛亂。
科西嘉島上畫著軍人胸像,圖示說明寫著「Eroe di Sedan」,意指一八七○年九月一日色當會戰(Battle of Sedan),當天普軍大破法軍,法皇拿破崙三世率兵投降。半身像或指法國元帥馬歇爾.帕特里斯.麥克馬洪(Maréchal Patrice de MacMahon),但他開戰不久便掛彩,吃敗仗與他關係不大。
法國的國土上畫著慘遭屠殺的三首龍,或許是附會血腥鎮壓巴黎公社一事。一八七一年三月,公社分子於普法戰爭尾聲攻占巴黎,同年五月法國政府軍介入,麥克馬洪元帥率領凡爾賽軍收復巴黎、恢復政府。
葡萄牙畫著薩爾達尼亞公爵(Duke de Saldanha)若昂.卡洛斯.薩爾達尼亞(João Carlos de Saldanha),他正在操縱傀儡國王。薩爾達尼亞戰功彪炳,在葡萄亞政壇呼風喚雨五十載,總計發動七次政變,一八七○年五月十九日至八月二十九日出任首相,後以葡萄牙大使身分外派倫敦,一八七六年死於任上。
在地圖東部,俄羅斯被畫成嗜血的哥薩克人,手裡揮舞著沾滿鮮血的刀,用鐵鍊栓著波蘭,一旁有個德國人袖手旁觀,看樣子或許是首相俾斯麥。
整幅地圖畫著各種動盪,只有瑞士律師躲在堡壘後方,英格蘭全無所聞,一副太平景象,心滿意足啃著骨頭,那骨頭正是印度。
本文節錄自:《怪奇地圖:從虛構想像到歷史知識,115幅趣味地圖翻轉你所認知的世界》一書,艾希禮.貝登威廉斯(Ashley Baynton-Williams)著,張思婷譯,馬可孛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