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要依賴補助金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5-02

瀏覽數 36,150+

不要依賴補助金
 

依賴補助金的惡性循環

大家都知道,當今日本政府將「地方創生」視為重要施政課題,因應此政策,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擴增了地方振興相關的補助金項目,組織在機制上也更傾向尊重地方的自主性。  

這看似是令人感激的政策,尤其是對準備提出什麼企畫的人,應該會認為在大海中撈到了浮木吧。  

但事實卻是完全相反。補助金就像毒品,只要服過一次,就再也無法沒有它,服用的人可能就此成為「廢人」。  

稅金,原是為了不考慮商業性的社會制度而存在的。從得到補助金的那一刻開始,事業就會失去原本的機能,不再是有人須支付報酬的組織,狀況甚至會演變為沒有補助金就無法持續。  

補助金有所謂的事業項目,「做了這些事就給予補助金」,像這樣一開始就規定了用途。如此一來,目的變成是獲取補助金,大家都只會去做政府獎勵的 項目。  

此外,補助金項目通常會以「將某地區的成功案例直接導入其他地區」為前提,這就像是在說:「請用補助金模仿同樣的事。」換句話說,政府不過是在獎勵大家模仿其他地區的架構。  

各地區各有其特色,很難達成「同一事業、同一成果」的目標。所以即使地方獲得了補助金,也不一定能成功。  

無論再怎麼揮灑補助金,只有鎖定補助金又擅長周旋的人士會一時得利, 完全無法連接到地區整體的活化。然而,這副情景看在多數人眼中,更容易做出「拿到補助金的一方比較有利」的判斷,進而只從事適用補助金項目的事業。長此以往,地方創生的參與者,除了官方項目的事業以外,針對地方活化自行思考的能力將會逐漸喪失⋯⋯  

換言之,就是陷入「依賴補助金的惡性循環」。  

「吉祥物= 地區活化」是天大的誤解 

某些一次性的活動可說是此類誤解的典型。只求搭上「小吃」、「吉祥物」 等流行,把活動完全包給公關公司,匯集了一定程度的人潮就認定「大功告成」。並不是說聚集人潮不好,但在地方創生上,對於地方是好是壞不該由人潮聚集了多少來判斷,而是必須確實檢驗:對於參與該活動的事業者、提供場所的業者,或公部門,活動提供了多少利益。  

即便活動如何盛況空前,參與的事業呈現虧損的話就沒有意義。若再以稅金去填補該虧損,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在聚集人潮方面也是,如果活動結束後就像退潮般顧客消失一空,那也毫無意義。主辦方只是以高額稅金買了一時的熱鬧罷了。只要是無法持續創出利潤的事業,就可以斷言該事業作為地方活化事業是多餘的。  

第一章也提到過,所謂地方活化必須能「透過事業推動經濟,為地方產出新的收益」,為此必須創造出與以往不同的事業構造。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再說,補助金項目裡的模範案例,有相當多的案例正是因為沒有補助金才能順利推動。這些組織確切地思考經營方式、嘗試後發現錯誤,才把事業推上軌道,並非是因為獲得補助金才得到成果。用補助金去模仿沒有補助金而獲取成績的組織或活動,結果只會以劣質的模仿告終。  

舉例而言,有的項目事業只要製作商店街海報就能得到補助金。當然,如果做出美麗的海報也許能吸引一些人潮,但若是各間店鋪不具獨特魅力,這些人潮能不能成為穩定的客源就不得而知了。  

更糟的情況是,取得補助金製作海報後成為話題的店,有的在一個月後就宣告歇業。詢問過後才知道他們早就決定歇業日,卻因能免費製作海報而決定搭一次便車。這類的事件相當多,商店街組織和想藉此賺錢的公關公司聯手, 只是因為「能拿到補助金的話就來做吧」,以一時興起的態度開始事業。「如果可以用別人的錢來做的話」,從這樣的想法開始,到只有一部分企業獲利就結束的活動,能為地方產生新的收益嗎?我深深感到疑惑。 

為了避免悲劇  

那麼,得到補助金的一方一定是一帆風順嗎?倒也未必。的確,補助金是不需償還的資金,在事業的初期階段可說能讓創業者如虎添翼,得到補助金的創業者比起僅靠私人資金或是籌措資金創業的人更加有利,然而它往往也會形成巨大的風險。  

如鐵則①所提及的,創業規模建議先從小規模開始再逐漸擴大,這樣的事業在市場環境縮小後也能適用。事業確實成長的話,出資者會增加,民間銀行的貸款額度也能提高。反之,當你的計畫所需的資金超過自己所能出資或是承貸的金額時,就應該立即檢視。  

為了徹底開展符合自己格局的事業,投資在事業上的資金就必須靠事業來回收、償還。常聽到有人說「這樣會很辛苦」,確實,但正因為辛苦,才會有各種創意與智慧誕生。因為是自己籌措的資金,才會誕生無論如何都要留下成績的覺悟。沒有人想把錢丟到水溝,所以,計畫會變得更具體且具有主體性。  

另一方面,當你的資金不必償還,雖然不會面臨上述的緊迫情況,卻會演變成事業毫無計畫、僅依照補助金時間表來展開,轉眼間到了年末就倒閉的情況。即使失敗也可能會找藉口,認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最後什麼都學不到。不僅政府的稅金平白浪費,甚至沒留給地方任何值得學習的經驗。我們必須更加認清補助金在這方面的負面效果。地方創生重要的是能連結到成果,若以過程輕鬆為優先,就無法獲得成果。  

所謂的補助金,追根究柢就是我們的稅金,若以地方振興的名義讓它淪為毫無價值的毒藥,大量地浪費掉,並沒有國民能得到幸福。現在,不論是在民間或政府,已經有許多人意識到此現況所產生的問題。  

儘管要去改變政府的制度並不容易,但至少,現在開始想要創業的人,若能不考慮補助金就開始行動,應能創造出更大的變化。不考慮補助金並非是顧慮或是忍耐,反而是促使事業成功的最大秘訣。  

我在各地都會談論這樣的內容,還因此被稱為「不靠補助金的基本教義派」,就我個人而言,認為這個稱號是無上的光榮。

在過去,我有過數次因補助金造成事業失敗的經驗,現在也身處於經常會遇到補助金誘惑的領域,所以也可以說是為了警惕自己,我在各地都會講述這段話。

不要依賴補助金_img_1

內頁插畫:陳家瑋

本文節錄自:《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一書,木下齊著,張佩瑩譯,不二家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