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全球陷入近十年的經濟蕭條。可是如今不同,根據《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報導,歷經2010年經濟短暫回溫反彈,包含美國、歐洲、亞洲及新興市場,都出現經濟復甦現象。
報導指出,近來各國的經貿表現充滿活力。比如亞洲,日本在第四季的資本支出成長速度是三年來最快,韓國2月份出口成長也超過20%。還有台灣,製造業也連續12個月擴大生產。
歐美經濟也正復甦。美國聯準會(Fed)在三個月內第二次升息,不僅因為美國經濟回溫,世界各地皆然。在歐元區,失業率降至2009年來新低,歐盟執委會公布的經濟信心指數(ESI)則攀升至2011年以來新高。
根據國際金融貨幣基金(IMF)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期為3.4%,高於去年的3.1%,顯示全球經濟出現回溫。
IMF的報告顯示,和2016年相較,阿根廷、巴西及俄羅斯將是今年經濟成長最顯著的國家;中國和印度則依舊熱絡,成長幅度皆超過6.5%,美國則預期2.3%。
不過IMF也提到,鑒於美國新政府態勢不明確,經濟預測與實際結果仍可能出很大落差。
當心政治風險衝擊經濟
經濟學家警告,政治風險將對全球市場情緒與經濟信心造成衝擊。
比如地緣政治風險,會深刻影響區域經濟發展。中東及非洲東部一帶,國際戰事頻仍、難民潮湧向歐洲,而全球各地恐怖攻擊不斷,恐將威脅經濟成長前景。
更大的威脅來自民粹主義的政治家,《經濟學人》以「令人失望」形容當前全球政治氛圍。2016年,英國脫歐、杜特蒂(Rodrigo Roa Duterte)當選菲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入主白宮,民粹主義浪潮席捲全球。
然而,民粹主義不僅無助於經濟成長,反而可能將其扼殺。比如川普打算繞過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或其他國家進行單向貿易制裁,這不僅破壞既有的全球化基礎結構,還可能引發貿易戰爭。
被喻為超級大選年的2017年,將有法國、伊朗、智利、韓國、新加坡總統選舉輪番上陣,還有德國、捷克等議會選舉。國際間可能出現下一位狂人嗎?充滿未知的政治情勢,將牽動全球經濟的敏感神經。
資料來源:
《經濟學人》
IMF《2017世界經濟展望》
https://www.imf.org/external/chinese/pubs/ft/weo/2017/update/01/pdf/0117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