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預測,AI革命,將催生比人類還聰明的機器,但根據IBM調查,這件事在台灣還沒那麼快發生,AI倒是在國內企業運用下,證實先展現效率,勝於高度智慧,正在挑戰工作狂的地位。
台灣IBM 3月22日發表了「IDC 2017台灣企業資料分析成熟度調查報告」,台灣IBM大數據與商業分析部業務協理胡育銘,也針對這次調查,深度瞭解訪談國內企業現況發現,台灣企業發展AI,仍算少,有上線相關認知系統業者,僅4%,包括國泰、玉山等金融服務業,其次是超商等流通業者。且大多也還在初期階段。不過,已經有某些業者,靠著導入初階AI幫忙發想行銷案,可以從以前的一個月,現在縮短成三、五天就完成推出,效率大大提升,的確是人類上班族怎麼拚,都很難追趕。
比如說,上班開工日咖啡買一送一、按季節、或分不同客群來推促銷新的熟食、便當。這種行銷方案是低度創新,通常有模式可循,就很適合用入門級人工智慧取代。台灣這間流通業者,就結合IBM Watson Analytics、以及SPSS統計軟體來請電腦動腦擬方案。
到底怎麼作?是讓電腦用自然語言模式來互動,也就是完全不用寫程式,直接跟電腦問答來擬方案。例如行銷專員問:「可以達成某客層滿意度提升的數據,有什麼?」如此,AI就會自動去從資料庫,快速抓出某個客層的行為模式數據;接下來若又問,預計推展這個客層行銷計畫,要花多少錢?商品要怎麼陳列?電腦也可以快速幫忙抓出來。
一樣的事情,以前用人來做,在發想時要先搜齊數據、開會、寫企劃案,怎麼拚也通常要三星期到一個月才能推出。但是因為電腦可以自己迅速連資料庫、快速作運算,就節省了人為等資料、湊資料的時間。
為何非得這麼快?胡育銘說,這兩年台灣內需市場愈來愈飽和,連降價促銷都要搶時效,像是電信業吃到飽,晚一點降價就會被同業客戶搶一大半,兵貴神速非常重要,也因此這類AI,是國內企業相對有興趣導入的。
如今,對於一整年有滿滿行銷活動要推的零售業、通路業者來說,有入門級AI幫忙,真的是輕鬆許多,也可以讓員工準時下班。但換個角度來看,對於以前那些用拚勁,來向老闆證明價值的員工來說,這可就減少老闆留才的意願了。看來,台灣人已走到,用深度創新來維繫競爭力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