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鋼圈:讓我的SIZE大了不只一號!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3-11

瀏覽數 4,300+

鋼圈:讓我的SIZE大了不只一號!
 

說到胸罩的進化,我們就不能不說到鋼圈。在標準化最初階段的一九三○年代,胸罩製作出現了一個極具革命性的輔件—鋼圈。它被視為改變胸罩結構的神奇武器,它的出現,拯救了很多下垂、外擴甚至大小不一的乳房,更強化了胸罩對乳房的支撐作用,即便是嬌小的乳房在它的托舉下也瞬間豐滿了不少。

鋼圈胸罩在二戰後開始風靡,直至今日仍占胸罩市場最大的一部分。二○○○年,英國市場每售出十件胸罩,六件就是帶鋼圈的,二○○五年增加到七件。二○○一年,美國市場共銷售五億件胸罩,其中鋼圈胸罩占七○% (約三.五億件)。要說什麼是真正讓女性「挺起胸來」的祕密,鋼圈無疑就是!

鋼圈胸罩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八九三年,紐約人瑪麗.圖塞克 ( Marie Tucek)為一種「胸部支撐物」獲得的專利。此一支撐物被描述為「改良式馬甲」,樣式跟現在的推高式胸罩 ( push-up bra)十分接近。它的特點是用一個金屬、硬紙板或其他堅硬材料彎曲成半圓型薄片,放置在胸部下方,從胸部正中央開始,沿胸部的曲線逐漸彎曲,最後終止在腋下。用來包裹它的絲綢、帆布或其他布料繼續向上延伸,形成兩個口袋分別兜住乳房。這項列為四九四三九七號的專利可以說已具備現代鋼圈胸罩的雛形。

鋼圈胸罩在美國真正形成氣候是在一九三○年代。從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年,至少有四項與鋼圈有關的胸罩得到了專利。不過,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金屬都被國家徵用製造武器裝備了,帶金屬鋼圈的胸罩因而沒能廣泛流行,直到二戰後的一九五○年代,金屬被允許自由使用後才風潮鵲起。

現在的鋼圈胸罩與那時對比,發生了幾個明顯的改變。一是不再使用除金屬之外的材料,這個金屬通常是鐵、鎳合金,或者形狀記憶合金,被稱為「軟鋼圈」,明顯不像從前那麼堅硬。據紐約一家為著名胸罩品牌提供鋼圈的生產商表示,美國七○%的女性穿著的胸罩使用的是鐵質鋼圈。另一個不同是,鋼圈兩頭塗上了白色尼龍漿。別看這只是一個微小的改變,卻把女人的生活品質提升了一大步。在此一改變發生前,曾屢次發生鋼圈刺穿胸罩的悲慘事件。一九九七年,英國知名廚師、電視名流萊特在五十歲慶生會上胸部突然感到一陣難以忍受的劇痛,她以為自己心臟病發作,結果卻是胸罩裡的鋼圈折斷並刺入身體。為了更牢靠地防止鋼圈刺破襯布對女性造成傷害,二○○二年,S & S Industries公司在鋼圈的兩頭包上了一種用彈簧裝上去的塑膠墊尖。不過,鋼圈雖然使女性的胸部美麗許多,可從誕生之日起,關於它是否會對身體有害的爭議就一直沒斷過。鋼圈作為胸罩的一部分被發明出來時,目的是讓乳房更加穩定和堅挺,因此初期的確比較堅硬,對血液循環造成不良的影響。即便現在胸罩已經進入了軟鋼圈時代,一般人當中卻還是常常出現鋼圈是許多疾病罪魁禍首的無稽言論,連醫學界也對它不乏反對之聲。一九九○年,美國《醫學日報》就發表了一篇題為〈消滅鋼圈〉的文章,認為女性美麗的乳房能夠支撐自身的重量,無須穿著帶鋼圈的胸罩。然而也有醫生坦率表示,至今沒有明確數據證明,任何一種疾病是由胸罩直接導致的,無論是因穿胸罩或沒穿胸罩而得病。不合適的胸罩可能會讓人感到不適、束縛,或在皮膚上留下痕跡,但那是胸罩穿著技巧和常識的問題,乳房的健康並不會因此受到任何影響。

不管如何,現在每天仍有數百萬女性穿著帶鋼圈的胸罩出門工作、生活,還沒有可以取代它的新產品問世;而且除非我們每位女性都能確立「不戴胸罩也沒什麼」的意識,否則,是否要穿帶鋼圈胸罩就不會成為無法達成共識的問題。當然,現在這樣的意識已經越來越強了。

鋼圈:讓我的SIZE大了不只一號!_img_1

本文節錄自:《內衣.鏡子.女人心:一段私密簡史》一書,于曉丹著,圓神出版。

圖片來源:flickr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