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一通,立即到府收貨。」--這是貨運業者的廣告?不是,這是日本郵局的新作風。
以往,日本人要郵寄包裹,必須親赴郵局辦理,除了浪費時間,也許還要忍受辦事員服務態度的不佳。但是,自從民營的「宅配便」--一種到府收貨、快速遞送的新行業出現,日本郵局在飽受競爭壓力之後,開始一改其高高在上的獨佔姿態,積極反撲。
送貨到府振興了業務
去年十二月開始,日本郵政省在東京都內五十所郵局強化了到府收包裹的服務。例如品川郵局在去年十一月到十二月間,派遣該局的八十五位郵務士到各自分配的地區,持名片一一拜訪住戶,宣傳這種新服務。結果,去年十~十二月的投寄包裹量比前一年同期成長了兩倍,而且其中九三%部是到府收來的,只有七%是顧客自行到郵局窗口交寄的。
郵政省信心大增,決定在新年度裡,將這種新服務拓展到全國一千兩百所普通郵局和一部份特定郵局。並且自去年十月起,在東京--札幌、東京--福岡等四十個區域之間利用飛機運送郵包。以前從東京寄出的郵件到北海道、九州、四國等地,需時三天,現在只要兩天就到了。
不僅對家庭,日本的郵局還看上了廣大的企業界,展開「送貨到府」的服務。
東京上野的商店街,常常可以看到身穿灰色制服,肩背郵袋的郵差穿梭其中。以前,這兩百家店都是到郵局郵寄貨物,但是「宅配便」誕生後,郵局地位一落千丈。現在,郵局卻靠新服務收復了八十家。商店、企業願意與郵局合作,除了服務好、送貨快的優點外,郵局能深入偏遠地區,企業可藉以提高信譽也是原因。擁有兩千兩百家液態瓦斯行的岩谷公司,就從去年十月下旬起,和郵政省合作,將瓦斯桶送到三百四十萬個客戶家中。該公司總經理齋藤興二認為,和郵局合作,對公司的形象、信用有益,影響效果相當深遠。
百貨業者也注意到郵局可以彌補「宅配便」不足的長處。大丸百貨公司在年節與郵政省合作寄發顧客委託的賀禮、卡片。原因是這時候的「宅配便」業者都在休假,唯有郵局可以提供服務。西武百貨公司更對郵局可以深入高山離島等「宅配便」不容易送達的偏遠之地,速度不比民營「宅配便」遜色、銷售旺季特別有助益等優點給予好評。
搶民營企業飯碗
另外,日本郵局也和信用卡公司合作,發行兼有提款、先享受後付款功能的信用卡,擴大郵儲業務範圍。對信用卡公司而言,郵局的數量遠超過其他民間金融機關,信用卡的發行量自然相當龐大。
這些改革當然直接影響到「宅配便」業者和金融業。大和運輸和日本通運等「宅配便」公司埋怨郵局「如果不是國營事業的話,不可能不顧成本而壓低價格」。
事實上,郵局的新服務的確比民營公司的收費低廉。例如兩公斤以下的商品,送到同一縣內,民營公司如大和運輸的收費是一件六百日圓,一百二十件以上,可以打八五折左右。但是郵局卻以五百件打七折來競爭,而且一家店如果不滿五百件,還可以幾家合在一起交寄。
民間金融機關也對郵局漸漸擴大的新業務,懷有戒心。全國銀行協會聯合會等十三個民間金融團體在去年十一月召開會議,決定阻止郵政儲金業務的擴大。該會會長荒木義朗嚴厲抨擊:「郵政省利用公營的特權和稅制上的優待,不斷擴大儲金業務」,並強調郵局「應該是彌補民營事業的不足」。
儘管郵局在過去一年的確享受了六千一百七十八億日圓的各種稅金、費用的免徵與優待,但是,也有人認為,在批評郵局的不是之前,民營事業本身必須努力改善服務品質,讓顧客樂於上門。
無論如何,一向被認為「動作慢又不親切」的日本郵局,雖然在眾多民營事業的環伺之下,仍成功的改變了既有的形象。從這個事實看來,公營事業只要努力還是可以反敗為勝的。
(摘譯自日本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