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

張作錦
user

張作錦

1994-08-15

瀏覽數 89,300+

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4 / 9月號雜誌 第099期遠見雜誌

「焦唐會談」剛在台北結爭「辜汪會談」又籌備在北京開始。

雖然兩岸關係十分複雜棘手,卻很難一刀兩斷,彼此不理。所以如何相互對待,不僅事關當前交流、相處的方式與態度,也將影響未來兩岸局勢的發展與走向。

此岸的人士認為,中共對台灣應能「以大事小」。如果記得不錯,焦仁和在北京就曾跟新聞界這樣說過。

「以大事小」不知源自何典,至少孟子曾討論過這個問題。他不僅談過「以大事小」,也同時談過「以小事大」。

「孟子」一書裡有這樣的記載: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燻鬻,勾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

孟子在這段話裡,強調兩個字:「仁」與「智」。大國對待小國,要心胸寬厚,不可仗勢凌人,予取予求;小國對待大國,要機警圓熟,不可魯莽滅裂,自速其禍。

莫逞一時快

我們既然已經承認、而事實上也不容許我們不承認,中共大我們小,那麼,中共會不會以「仁」對待台灣呢?我們不知道,雖可要求,恐無從左右。但是我們能不能以「智」與大陸折衝?這是我們可以探討的。

把中共作為對手方,自然應該先弄清楚,他們現在「怕」台灣做些什麼?

第一、中共愛面子,很多事不願台灣使他們下不了台,所以台灣不要無謂地刺激他們。

由著名的華裔美籍人士如貝聿銘、馬友友、田長霖等人組成的「百人委員會」(Comittee l00),上月曾來台訪問。三月間他們緊接美國國務卿克利斯多福之後,訪問北京,與江澤民談話三小時,江澤民告訴他們:「克利斯多福下機時竟然要帶一隻狼狗下來,我們說不可以,要留在機上。我小時在上海,公園門口牌子上寫著「華人與狗不准進入」,我這輩子最痛恨外國人的狗,他們還把現在的中國人跟以前一樣看待啊?」(大意如此)

中共也許反應過度,也許是找碴給美國人一點顏色看,殺一殺來談人權問題美國高官的銳氣。但這就是中共的性格,對別人的態度十分敏感。台灣如果不是基於特定的目的,並在設計與控制下進行,就不要輕易地去撩撥它,刺弄它。

比方說,罵他們「土匪」,如果一定要罵才能消氣,也應由層次低一點的人來罵,而不宜由最高領導人來罵。因為罵了,中共並不知「悔改」,而且,連幾篇文章「頂」回來,我們也只好默爾而息,反而無趣。

大陸派人來談判,我們各界人士都可和平理性地向他們表達意見,申明立場,包括遊行、示威、呼口號、遞抗議書。咱們這兒是民主的社會,讓他們體察體察這種「台灣經驗」。但是丟蕃茄,砸雞蛋,敲座車,還弄到「肢體接觸」,那恐怕正好讓他們帶回去展示給大陸人民,以否定台灣的民主進步。

當年中美斷交,時任副國務卿的克利斯多福啣命來台談判,我們在機場用雞蛋、石塊和木棒對他的抗議情形,國人現在應記憶猶新。結果呢?我們要表示歉意,委屈的條款仍要接受,錢復未能作第一任駐美代表,而這多少年來,我們還是不能不跟美國打交道。這就證明,逞一時之快十分容易,可惜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和平演變」的真義

這回「焦唐會談」,群眾還燒了大陸的國旗,唐樹備為此多次表示抗議,認為將影響兩岸的關係。燒國旗,當然可表示我們不滿意的最高程度,但是看不出來這樣做對目前的談判結果,以及未來的雙方交流,會有什麼幫助。根據「國統綱領」和政府施政方針,談判交流還是要繼續下去的。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第二、中共不希望改變他們的制度,怕我們搞「和平演變」。

自東歐出現大變局和蘇聯解體以來,誰都知道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已經日暮途窮,誰愈改得快,誰愈得救得早。中國大陸推行「改革開放」,就是實際上放棄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向資本主義靠攏。但是中共為了維持政權的合法性,還不能丟掉這塊招牌,私下儘管「走資」,但公開不能承認。即使「走資」也是有選擇性的,經濟可以放鬆,政治則必須抓緊。但台灣官民偏偏愛作秀,幾位學者到大陸談一點台灣發展的過程,就叫做「政治反攻」;幾位藝人去表演,就叫做「文化反攻」;若辦一點工商業活動,那自然是「經濟反攻」。這也「反攻」、那也「反攻」,攻起了大陸的戒心;原來台灣是搞「和平演變」來著!戒心一起,則交流受阻。

說台灣搞「和平演變」,恐怕有點抬舉了我們。所謂「和平演變」,就是不用刀、不動槍,就把對方的思想、制度等給改了。這要靠彼此的長期交往、接觸,才能收潛移默化之功。但是兩岸的交流,大陸固然限制多,台灣又何嘗沒有限制。一家報館邀請一個新聞界訪問團來台灣,從申請到成行費時一年半。.再者,我們若真想轉變大陸,就該讓他們官方的人、高階層的人親自來看才對,因為他們最有影響力,「台灣經驗」也才最有推銷的機會。但是根據我們的現行法規,這些人是最不被允許來訪的。

想使大陸「和平轉變」,首要在提升大陸人民的教育,使其變化氣質,懂得做人的價值,因此有人建議參與大陸的「希望工程」,幫助大陸失學的兒童。此議有人反對,認為台灣的孩子也需要幫助,為什麼送錢給別人?以美國為例,他們國內要花錢解決的問題也很多,每年冬天,紐約、芝加哥等大城街頭竟有凍死骨,可是「美援」卻走向世界各地,蓋國家有其長期利益,不可短視也。我們在國際上交一些「小朋友」,都要花錢,現在要進入聯合國,每年發動一次,也要花錢,說穿了都是為了國家整體的安全。

「經濟老兵」趙耀東等人,主張在技術上援助大陸發展經濟,一般人生活好了,自然不願打仗。但台灣也有人反對,認為那是「資匪」,「匪」壯大了,更有力量打我們。雙方誰對誰錯不談,大家也許可以看得出來;大陸發展經濟,不會因為我們不幫忙就停頓,自然會有別人去幫,而我們卻失去了政治和經濟的「反攻」機會。

中共傾全力爭取公元兩千年奧運會主辦權,結果功敗垂成,只差一票就可正反同票,而由奧會主席判給大陸。據說我們奧會代表投了反對票,成了關鍵的一票。有人認為,大陸若取得主辦權,會使出吃奶的勁去籌辦奧運,其餘都無暇他顧,台海兩岸的和平,也許更容易維持一些。

第三、中共最不願意看到的,當然是台灣的「分離運動」。他們一再說過,台灣如果獨立,大陸就要動武。

分離運動的危機

大陸對台灣「不願放棄使用武力」這一點,最使台灣居民反感,覺得他們太霸道。據大陸人士私下說,中共的一些「老革命」,自認要向歷史負責,誰也不敢同意台灣可以「脫離祖國版圖」。而且,中共經常搞權力鬥爭,誰要是在台灣問題立場上鬆了口,保證會垮台。至於大陸的老百姓,根據一般人的接觸經驗,若中共無緣無故地打台灣,他們都反對;若因為台灣鬧獨立而動武,好像都贊成。

這件事太複雜,也不是講理就能說清楚的;事實既然如此,台灣居民就只好自求多福。

自求多福的方法,就是不要刺激中共,不要給它決裂、攤牌的藉口;而我們內部則團結一致,在民主和民生上加強充實自己的力量。同時利用兩岸交流,尋求與中共溝通瞭解的機會,讓時間去沈澱一些難題,俟機尋求最好、最有利的解決方法。四十多年來,台灣在事實上早已獨立了,為什麼一定要換國號、換國旗呢?那樣做,恐怕連目前的獨立狀態都保持不了。

也許有人覺得,這種做法態度未免太軟弱,太不夠「愛拚」了。本文前引孟子的話,故事還沒有完;齊宣王聽了孟子所說「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的議論,很欣賞:「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孟子認為好勇也無所謂,但「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日:「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那麼怎麼才算大勇呢?在孟子眼裡,文王扶危繼絕,武王伐紂,「一怒而安天下之民」,這才算真正的勇敢。政治人物以國家天下為己任,要看得深,看得遠,謀大多數人長久的福祉。匹夫之勇,譬如在議壇伸張「民拳」,在機場接機時叫罵一番,那是不需要多少膽量和豪情的。

兩岸的前途,撇開大陸十二億人不談,關係台灣兩千萬人的禍福,每一個台灣的居民都有權發言。說的也許不對,但不應被拒絕參與討論。但現在意見若與某些人不一致,動輒就被指為「中共的代言人」、「賣台」、「吳三桂」。如果這些罪名是民國三十八年前後大陸移民的「專用品」,那恐怕是羅織。要說瞭解和厭惡共產黨,他們是「先驅」,大概比一般人態度更堅定,否則他們就不會背井離鄉渡海避秦了。再說,四十多年來他們參與創造「台灣奇蹟」,能不珍惜這塊土地?現在他們大多數人生活富裕,無恐懼之自由,護照一拿愛去哪裡就去哪裡,這種日子他們不過,會朝貧窮、控制的共產羅網裡鑽?他們的意見對不對不要緊,現在誰能說自己的意見一定對?若最後證明不對,就大家一起遭殃。

孰是「仁者」、「智者」?

其實,台灣今天已無「山海關」可守,中共也不僅只有快馬和長矛,今天的「吳三桂」,不必要引清兵入關,只要隨聲附和,說討好的話,跟大家一起亂來,把台灣搞爛,對方兵不血刃地就完成「統一大業」,這樣的「吳三桂」,在台灣受讚許,回大陸受獎賞,乃是上上策。

這樣的「吳三桂」也許不是「仁」者,但肯定是「智」者。

(張作錦所著「第四勢力」一書已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