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世界等著我去改變…」一首奔放熱情的台式搖滾,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鏗鏘有力,把屏東青創基地作為舞台的青年唱出對未來的渴望,而這充滿生命力的歌聲餘音繚繞耳邊,足以讓人細細品味、許久。
屏東縣和其他六都以外的城市一樣,受到高齡及少子化衝擊嚴重,青壯年紛紛離鄉背井到外地求職、創業,如何讓這群社會中堅留在故鄉?成了執政者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常訴說著自己的成長歷程與其他屏東學子無異,屏東縣長潘孟安畢業後提起一只皮箱,跨國從事國際貿易,因身受得以感同,他知道創業必須面臨一連串資金、店面、貸款等考驗,為免去過程中失敗造成臨陣退縮的後遺症,這條崎嶇的路他決定陪著故鄉子弟一起走。
青年學院創業者的育成中心
屏東縣政府2015年成立青年學院,提供青年聚會集散地、資訊交流平台,更是促成創業起家的引信,透過成功創業家的分享講座,如養分般灌溉心中即將萌芽的念頭。
如果說青年學院是創業者的育成中心,那以貨櫃屋堆疊搭建而成的青創基地,就是實際操作、構築夢想的平台,一個如創業孵化器的角色,提供創意設計者工作室與共創空間,讓作品成熟及具市場競爭力的青年創意品牌,在此加速成長。
曾經擔心公部門的刻板印象,容易讓亟需創意妝點內容的青創政策流於形式,但原訂招募20個團體的創業基地,吸引超過55組青創團隊報名競逐,潘孟安鬆口氣說:「這條路走對了!」
令人感動的希望眼神
看著光一碗豆腐的年輕人,靠著執著及熱情,吸引國內外電視台及媒體爭相約訪;開著胖卡環島義賣漢堡的屏東青年,將盈餘全數用在食材上,只為做漢堡給育幼院童品嘗;還有原民青年選擇部落有機咖啡作為創業品項,差點因為過程艱辛又回到都市從事勞力事業。
一個個在國境之南碰撞出的創業花火,讓潘孟安有感而發地說,屏東人展現創意及熱情,那堅持不退的精神往往令人感動,在風雨中跌撞是年輕人的本錢,荊棘只是試鍊,只要準備好自己,就能綻放色彩,作為屏東大家長,盡可能的要為孩子們擋些風雨,讓不論返鄉遊子或想自立創業的年輕人,都可以在此乘夢起飛,有朝一日擦亮屏東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