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怕誰走回頭路?

林文玲
user

林文玲

1994-08-15

瀏覽數 9,750+

怕誰走回頭路?
 

本文出自 1994 / 9月號雜誌 第099期遠見雜誌

對於大陸人,你的印象是什麼?

大陸人吃慣大鍋飯,工作態度非常不積極?

打電話給深圳的台商聯絡採訪,台商才放下電話,他的助理--從西安來的年輕女孩,立刻主動趨前詢問,要不要先整理一些資料,以供訪問所需?

大陸人對新知識所知甚少?

和大陸一位記者聊起千島湖事件,他說,這件事充分暴露中共政府「危機管理」能力的不足。

大陸人沒有品質和服務的概念?

在上海一家新開的百貨公司裡,人人摩肩擦踵。一個顧客試穿一雙定價十四元人民幣的布鞋達五次之多,沒有遭到任何抱怨和白眼。有一個店員,為了修改一條長褲,用手工足足花了兩個鐘頭,完成的時候,百貨公司早已經熄燈打烊了。

大陸的變,許多常常往返兩岸之間的人,大概已經司空見慣。一年建一條高速公路,一年造一個鎮,已經不足為奇。很多人的刻板印象裡,大陸硬體進步很快,但觀念卻跟不上腳步。但這絕非全部的真貌,「大陸有少部分人動起來了,」一位台商觀察;「只要一小部分,力量就非常的大。」

這一年,大陸「以上海為龍頭,帶動長江流域」的政策,已經不再只是口號。長江三角洲綿延的「大型工業城市帶」具體形成。從早已一地難求的上海浦東往西走,台商大量聚集在崑山,接著是全球矚目的蘇州新加坡工業區,和飛利浦等跨國企業陸續遷入的蘇州新區,然後是鄉鎮企業密布的無錫、常州。累積幾十年的工業基礎,這片江南富饒之地正在浪頭上,迎風翻飛。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不要老說大陸有多落後,光看這一帶,台灣就該戒慎恐懼。」在大陸工作五年的經理人說。

這一年,台灣有五、六十家大企業,在對岸從一片荒地到動工、投產,甚至獲利;更有許多小台商,從一個廠發展成幾家公司的企業集團。

而這一年,台灣有些什麼進展?

一九八七年政府剛開放探親時,到大陸考察的業者形容大陸的工業水準「起碼落後台灣二十年」。但現在,最常聽到的說法是:「頂多三到五年,大陸就趕上來了。」

許多官員反對企業到大陸投資,因為擔心大陸會走回頭路,政治風險很大。但在對岸走回頭路與台灣原地踏步之間,更值得憂慮的又是什麼?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