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把藝術結合科技!」李安創作比利林恩的祕密

台灣試映好評不斷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6-11-04

瀏覽數 50,900+

「把藝術結合科技!」李安創作比利林恩的祕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如果說2009年詹姆斯卡麥隆(James Francis Cameron)的《阿凡達》(Avatar)引領了全球電影的3D風潮,那麼也許5年、10年後的今天,我們會驚艷李安開啟了全新120幀、3D立體影像、4K畫質的觀影體驗。《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就是這麼一部劃時代的巨作,他讓觀眾不只是在看電影,而是身歷其境的「感受」電影。

李安說,這才是未來真正電影的樣子,「我們應該走出傳統刻板的思維,走進去電影中,彷彿演員直接跟你互動。」

他坦承,初次做這樣的嘗試,的確很擔心觀眾的反應,怕不喜歡、怕沒辦法接受,「所以我現在盡量都不去看評論,」李安笑說,北美試映後有些許不好的回應,但目前看來是設備問題,台北試映的觀眾普遍都很驚豔,這是讓他開心的地方。

「把藝術結合科技!」李安創作比利林恩的祕密_img_1

「其實這是有點不公平的,」李安表示,「你不能拿一個剛起步的技術,去跟其它已經行之有年的拍攝模式相比,」就像電影正蓬勃發展時,許多舞台劇演員也認為電影不切實際,回頭來看,那其實就是個轉折的過程。

新的電影語言有它的模式,「在挑戰自我的過程中,我非常盡力的展現到最好。」

拍電影就是要不斷進步,腦筋要轉過來,不能再用2D的思維去拍3D的電影。他強調,「科技跟內容,絕對不應該是分開的!它是一個可以融合的東西,迸發的精華就是藝術。」

整部電影的劇情對李安而言,其實就是反饋一種人生過程。透過真實戰場的血腥與表演舞台上的光彩奪目,那種矛盾、荒謬,生活何嘗不就是如此?

「把藝術結合科技!」李安創作比利林恩的祕密_img_2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李安在片場上,執導的方式就有如他天生的個性不慍不火,在循循善誘、旁敲側擊的引導過程中,帶領演員投射心境到劇情中。「飾演比利林恩(Billy Lynn)的喬歐文(Joseph Alwyn)就是個天才型演員,有靈氣、一點就通、沒有任何演戲的壞習慣,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要找他主演的原因。」

常有人問,李安是個亞裔,卻經常拍老美才懂得艱澀議題,如牛仔文化下的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美國戰爭悲劇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等,李安解釋,「美國是個領頭羊,不論是經濟、文化、科技或價值觀,都有牽動全球的能力。」

「把藝術結合科技!」李安創作比利林恩的祕密_img_3

他說,小時候在台灣時,內心充滿了滿滿的美國夢,一直到20幾歲真正踏上那片土地時,才完全開拓了自我視野。「美國有好、當然也有壞,但世人大多只看到那好的一面,所以我希望透過電影,呈現表面下那種不為人知的故事,對社會造成影響,甚至直接有所改變。」

未來,李安還是會不斷再挑戰每秒120幀的拍攝方式,甚至把這項技術投射在抽象的畫面或概念中,「雖然現在很像陸戰隊在搶灘,要趴在鐵絲網上面,讓人家踏過去,」但我期許自己是個為年輕導演開路的導師,畢竟電影已經好久沒有變化了。

(劇照提供:雙喜電影)

延伸閱讀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