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左起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總經理馬宏燦、 台達電子資深副總裁暨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張訓海、金山軟件有限公司執行長張宏江、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郭瑞祥。)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兩年前早已喊出物聯網是「Next Big Thing」,而包括台達電子、中華電信等,也都瞄準物聯網、以及相關的智慧製造做為企業轉型焦點方向,實際上華人是否能趁此風潮而起?各方看法略微不同,也還遭遇商業模式不明確的挑戰,但一致認為物聯網絕對是重要風潮。
在2016年11月3日、第14屆的「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的第九場專題論壇上,這個「萬物聯網˙智慧製造」的主題,也正是關注的焦點。到場來賓包括了金山軟件執行長張宏江、台達電子資深副總裁暨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張訓海、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總經理馬宏燦與主持人臺大管理學院院長郭瑞祥,一同熱烈分享對此看法。
圖說:台大管理學院院長郭瑞祥
張訓海:培植軟體人才,提高製造、行銷價值
首先,近年積極做智慧工廠、綠能創新的台達電子,資深副總裁暨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張訓海指出,關於物聯網、智慧製造這個潮流,台達集團不但勇於變革,而且是先革自己的命,不但已經啓動自己集團工廠的智慧轉型,未來預計要把工廠裡的人工減少90%。
這其中包括了,台達在這幾年已經投入做機器人、感測器,都是在自己廠內,打造出一個完整的智慧工廠。另外,也同時發展智慧的軟體系統,包括網路通訊系統等。台達希望當台灣所有企業做智慧製造的領頭羊。
張訓海同時強調,台灣製造業拚物聯網,沒辦法靠別人。因為物聯網價值在軟體智慧身上。以前台灣被全球稱譽的優勢,是善用管理來做製造,這方面的智慧,不是在機器,而是在人身上。因此台灣現在更需要多培植軟體人才,把這些原來人身上的智慧融進了軟體,才有辦法把價值提高。這方面的智慧,甚至會不只有製造,連業務行銷都需要全新思惟來導入。這個建模的過程,沒有別人來教,也沒辦法光靠複製大廠,一定要靠自己,因為智慧在自己身上。台灣企業一定要理解這一點,做物聯網、智慧製造才不會忽略了關鍵。
馬宏燦:連結硬體、服務商,分享商機
至於早在十年前,就在布局雲端、物聯網這些創新的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總經理馬宏燦首先提出數據說,物聯網的商機相當大!據估計,全球2020年,相關軟硬裝置等將有3600億美元的規模。這裡面,除了硬體供應商,還有服務供應商,都會扮演重要角色。
至於中華電信這方面,目前智慧安防、智慧製造、智慧綠能都有做,已經深入一般民眾的食衣住行。舉例來說,台灣有許多警察局、里民辦公室都在使用中華電信的智慧安防,經由大數據分析,只要一分鐘內,就可以鎖定特定有問題的車輛,全國警政的系統就會馬上鎖定追蹤。
馬宏燦也分享中華電信在作物聯網的經驗,主要挑戰來於要跨界, 因為不太可能一個公司裡解這麼多產業,中華電信找了非常多伙伴來合作,來串聯,因此網路、雲端與硬體都能互相連結。目前已有初步不錯的成果,足以和全球同業比較,中華電信也很期待和所有應用業者、設備業者,一起走向南向,走向國際。
張宏江:亞太城市智能設備普及 遠勝歐美
在中國大陸頗為知名的軟體業精英,金山軟件執行長張宏江則認為, 在行動時代,手機的數量也趕上了全球人口的數量,但未來物聯網裝置的數量,會遠遠超過全球人口的數量,可能十倍都不止,因為一個家庭就可裝上非常多智慧裝置。它背後強調的在物聯網的「聯」上,連接這件事變得非常重要,所以龐大的基礎架構也將非常重要。
至於華人做物聯網的優勢,張宏江相當肯定地說,絕對是很強。現在台北、上海、北京等華人亞太城市,智能設備的安裝普及程度,遠遠超過歐美,可能是因為個資隱私這裡沒有歐美嚴格。但這就是一個利基,因為數據因此蒐集很多、很快。
另外,再加上華人城市的人口都很多,相當密集。靠這些人口每天用手機、街口鏡頭等等大量的數據蒐集,就很有基礎。另外,華人年輕科學家特別多,也是優勢,無論是大數據、物聯網也好,現在中國大陸在一個新的境界,人才素質已經可以和矽谷相媲美。看來,物聯網與智慧製造雖剛興起,已經為華人企業帶來無數的新機會與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