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黑暗的科技源頭!石墨開發的慘痛代價

我們享受方便,他們處處不便……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6-10-17

瀏覽數 251,500+

黑暗的科技源頭!石墨開發的慘痛代價
 

在智慧型手機發達的現代,我們可以利用它完成許許多多生活上的大小事,聊天、講電話、瀏覽社群軟體,小小一機在手方便又充滿實用性。為了追求時尚感與流行,許多豪奢的使用者更會每年更換新機,但我們可能不知道,在享受風光與便利的同時,卻有一群飽受環境汙染侵害的農民,整日面臨晦暗無光的生活……

智慧型手機重要的鋰電池,成份主要是石墨,石墨是碳元素的異形體,散布在變質岩中,由於物質結晶體本身存在大量離域電子(delocalized electron),石墨的導電性極高,加上穩定、耐強酸鹼、不怕火又導熱的特性,石墨一直以來便得到科學上廣泛的利用──現在最火紅的電動車也是使用鋰電池。

黑暗的科技源頭!石墨開發的慘痛代價_img_1

余元(Yu Yuan,音譯)與張土靈(Zhang Tuling,音譯),是住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邊界雞西市柳毛鄉的一對夫婦,在白天,當地舉目所及的事物幾乎都被一層層黑灰所覆蓋,塵埃就像地毯般掩蓋農作物與莊稼;衣服曬在外頭很快就會成了黑色,井水更因汙染不能再飲用。

夜晚時,月光照耀在飄散於空氣中的石墨粉塵,結晶體會閃閃發光,淋漓的模樣也許好似動畫中如夢似幻的仙境畫面,但事實上是空氣早已嚴重汙染,居民無形間便吸入許多化學物質。

他們夫妻倆的住家附近就是一間工廠,《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在全世界,中國就供應超過過全球2/3的石墨,黑龍江省就是最龐大的原料出產區,這些開採的石墨會直接在中國提煉製造,成為電池內部原件,再賣給SAMSUNG、LG、Panasonic等大廠,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與豐田汽車(Toyota)的電池原料也來自此地。

黑暗的科技源頭!石墨開發的慘痛代價_img_2

為了減少生產成本,確保最大利益,幾乎在生產工廠的支出都是最薄弱的,寬鬆的工業限制、老舊的精煉方式與設備,勞工也沒有完善的工安保護措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

儘管中國官方3年前曾祭出罰責要處罰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公司,但罰金似乎對大企業無關痛癢,而汙染還在持續。

《華盛頓郵報》記者透露,因為官方早已跟企業有所官商勾結與賄賂,甚至不希望居民與媒體接觸,以防事態擴大,更不願面對事情的嚴重性。

黑暗的科技源頭!石墨開發的慘痛代價_img_3

余元與張土靈夫妻倆說,在石墨大量被開採以前,當地原本是個很風光明媚的土地,但現在,成熟的玉米被石灰覆蓋,走在路上臉都會積上粉塵,「房子更不用說,根本怎麼清都清不乾淨,在餐桌上吃飯,我們甚至不知道吃下的是食物還是灰塵。」

醫療衛生專家就表示,那些石墨粉塵就是細懸浮微粒(PM2.5),容易引發心臟與呼吸道系統疾病。

但嚴重的還不只在空氣中,石墨工廠廢水經常沒經處理就直接排到河川中,夫妻倆表示,噁心的化學氣味刺激鼻子和喉嚨,「當地的水完全不能再飲用,養的雞、鴨也被毒死,」珍貴的白楊樹也因此枯萎,「石墨殺死了我的樹。」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余元說,他也想要搬家,「可是根本沒有錢,我們也不知道能搬到哪裡去,」無奈的眼神在他面容上盡是委屈,「誰會願意住在這種地方?灰塵無處不在!總有一天我要討回公道!」

黑暗的科技源頭!石墨開發的慘痛代價_img_4

事實上,中國最大的石墨供應商是「貝特瑞」,官網標語還寫著「全球領先的鋰電池正負極材料解決方案供應商」,全球市占率高達75%。在報導揭露的石墨廠中,幾乎全部是提供給貝特瑞。

石墨其實在全球各地都有發現與礦藏,但最大的來源只在中國,關鍵在於其它國家不願意負擔環境汙染的犧牲代價。因為廉價勞工龐大市場的優勢,東北成了變調的受災地區。

低成本、高純度、高產量,雖然的確是增加工作機會,但傷害亦非常巨大。

比方說,為了減少開銷,勞工們挖礦山時是用圓鍬一鋤一鑿掘洞,但他國都採用探勘機採挖。

居民們多次向環保局表達環境汙染的抗議,但有關單位大多都是允諾答應,然後就再也沒下文。

黑暗的科技源頭!石墨開發的慘痛代價_img_5

這些居民何苦?在世人享受方便的當下,他們卻只能煩惱怎麼洗也洗不乾淨的衣服、永遠擦不完的灰塵、呼吸道感染的擔憂,還有嚴重汙染、再也不能喝的水源。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使用人造石墨而非礦場開採的天然石墨,Apple公司表示,他們早已使用人造石墨生產旗下3C產品,但問題是成本高出至少一倍。

很多公司並不一定會願意投資這些成本,「俗又大碗」成了投資主要標的。

黑暗的科技源頭!石墨開發的慘痛代價_img_6

這全面而廣泛性的問題,恐怕得從各大廠著手響應才有機會解決,無論是從制度面、政策面或環境面來干涉,期待當地居民有一天能呼吸到最新鮮的空氣。

(圖片來源:Washington Post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