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推薦好書:《誰在團隊搞破壞!》/作者:羅伯特.M.加爾福特、鮑伯.福瑞奇、凱瑞.格林Kurt Lu/譯者:謝儀霏/2016年8月31日/天下文化出版
書籍介紹:
所有人員請注意!你的辦公室是否出現以下情況:
□ 事無大小,全都要等老闆同意,否則就是零進展
□ 一直開會,頻率高、時間長,沒有結論是常態,會後加班是便飯
□ 討論時總有人逢迎拍馬、緬懷過去的豐功偉業或離題太遠
□ 為了不影響整體的細節用字,你來我往修改個5、8次
□ 把信件CC給所有人,連不相關的人也要CC
小心!這些看似維持組織健全的工作規則,其實正是干擾團隊運作、浪費工時、降低效率的元凶。如果持續發生,不必等到強勁對手來襲,自己就會拖垮自己!
本書作者群為哈佛大學設計學院領導力研究員與全球頂尖組織策略顧問。當他們提出上述的團隊行為時,對方多半會啞然失笑:「這不就是在講我們嗎?」
這些深具破壞力的行為其來有自,而且歷史悠久,是美國中情局(CIA)前身──美國戰略情報局(OSS)在二戰時,用來指示特工深入敵營暗中大搞破壞的戰術。這些行為表面上具有高度的正當性(誰能說「請示主管」或「開會」是錯的呢?),因此就像病毒一樣,殺傷力十足,能有效癱瘓敵軍效率,也幾乎無法預防。
如今,在水泥叢林的商業戰場裡,這些破壞潛伏在你我的工作環境之中,隱身在眾人習以為常的辦公行為之後,拖累團隊的努力與付出。原來,搞破壞的根本就是自己人!本書內容深入淺出,針對破壞各個擊破,同時提出一套有效方法,幫助個人與團隊提升工作效能,發揮最大生產力。
書摘:服從破壞者
這筆生意似乎做不成了,眼看公司就要失去合作已久的老客戶。麥可心知肚明,卻無能為力。
接近傍晚時,客戶方代表莎曼珊突然打電話過來。她說有另外一家競標的軟體公司提出產品提案,包含軟體、教育訓練、後續支援,對方願意提供更多訓練時間,而報價也比之前還要低。雖然麥可的公司已經在最後提出最好的報價,但莎曼珊問他能不能再加碼,至少追平競標的價格?她需要麥可馬上回覆,才能在今天下班前宣布得標廠商。
「我辦不到。」麥可心情沉重,彷彿胸口壓了塊大石。前不久的業務會議中,身為麥可上司的業務副總明確表示:報價如果要修正,都必須通過他或部門主管的批准,好勒住出賣公司的脫韁野馬。
要是麥可有權決定,他會和對手競價。他熟知莎曼珊的公司,也很肯定能在幾個月內用附加服務彌補差異。但是他無權降低報價,而他的上司與部門主管到歐洲出差,根本就聯絡不上。
麥可並不想搞垮自家公司,他是個賣命的員工,也熱愛他的工作。他只是在遵守規則,而規則之所以被創造,就是為了防止業務人員去承諾無法做到的事情,以免危害公司。堅持一切都必須經由管道,確實遵守上司與部門主管所制訂的程序,並呈請上司批准職權以外的所有情況,嚴格來說,麥可是在做「正確」的事。
但是守規矩的後果,卻可能讓公司損失一紙合約。麥可知道,缺了這個小小但辦不到的讓步,這筆生意就告吹了。而他也知道,失去這筆生意是錯誤之舉。
你會以為破壞者不可能是模範員工或身邊的同事,你會以為破壞者都無視規矩或老想走捷徑,但麥可就是我們所謂的「服從破壞者」。他不會偏離員工手冊制訂的行事準則,也不會違反業務部門主管制訂的程序。正因為他服從規矩,而非打破規矩,所以公司即將損失一名客戶。
服從,也就是聽命行事,不會做出超過個人權責的事,通常是難能可貴的行為。由於蕭規曹隨,所以不容易犯錯,也意味著可以放心工作。更重要的是,既然照章行事,決策就會變得像著色一樣簡單。如果每個人都能遵守恆常不變的指令,在一般情況下,團隊會運作得比較順利。
但是,如果服從蒙蔽個人判斷,導致當下完全無法順利運作時,就會演變成「服從的破壞力」。這正是戰略情報局想看到的結果,也是發生在麥可身上的情況。然而,這樣的破壞,很可能就發生在你的團隊裡。
(本文圖片提供: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