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清楓案的爆發.連帶扯出了軍購弊案、貪瀆案、洩露軍機案、軍中幫派案、保防監察制度不實等眾多問題,不只嚴重打擊了士氣,更使民眾喪失對國防建軍備戰的信心。最近的民意調查即顯示,民眾寧願大幅刪減國防支出,轉用為社會福利。
其實台灣人民並非不瞭解國防戰備的重要,民意調查所以有這種結果,所反映的是民眾普遍對建軍備戰績效的不信任。這種態度,無疑地也會影響立法院中即將開始的國防預算審查。
不脫隱瞞控制心態
尹案所扯出的問題,對軍方而言,誠然是立即而重大的危機,然而從軍方面對危機的處理方式,卻有許多值得檢討之處。
從危機處理的學理來看,任何危機事件爆發之初,如何塑造民意對該事件的初步印象至為重要,因為這不僅會影響民眾對該事件的認知,更會持續影響民眾對政府爾後處理該危機的信賴。
就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而言,大眾傳播媒體有其一定的角色、功能與貢獻,而人民也強調「知」的權利。因此,各國在面對危機事件的處理時,無不強調媒體的聯繫,非僅建立危機事件發言人制度,更由具決策權又能掌握全盤狀況的副首長擔任,並隨時主動提供媒體訊息,回答各方疑問。
迠是一個資訊開放的時代,隱瞞不了任何實情.因此唯有以開誠布公、積極合作的態度,才能有效導引媒體對事件做有利已方的報導。
我們的軍方,顯然還不能瞭解媒體聯繫在危機處理中的重要角色。面對問題,仍不脫隱瞞控制的心態,被逼得事證俱在了,才勉強承認一點。
國防部孫震部長在立法院中的答詢也是一樣,給委員的感覺只是虛與委蛇,顯現不出查辦到底的決心與作為,難怪民眾始終懷疑軍方還有隱瞞。筆者一再要求軍方應建立副參謀總長或副部長級的專案發言人制度,巨細靡遺地掌握狀況、隨時簡報.也免得二手傳播及猜測四起,造成民心與士氣進一步傷害,但迄未為軍方接受。
軍方今日的心態仍跟當年處理空軍林賢順駕機叛逃事件一般,當林賢順已至廣州迫降召開記者會了,我們空軍及國防部發言人室,還在一味以迷航搪塞,要不就是拒不答覆,徒然把塑造民眾對該事件印象的機會,拱手讓給了對方。好在當年林賢順事件只是簡單的叛逃.若是台海風暴,豈不後果嚴重?
善處媒體作用大
巧妙的媒體聯繫對於危機事件處理的成敗,具有關鍵往的作用。美國對伊拉克之戰勝利,人盡皆知,很大一部分掌握在史瓦茲科夫司令的每日戰情簡報上,不但有效打擊了伊拉克士氣,還導引了世界輿論與美國民眾的支持。
從危樓處理的觀點來看軍方對軍購弊案應有的處理,固然開誠布公、主動滿足民眾知的權利至為重要,但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展現懲辦到底的決心。罰由上、獎由下,我們要求全少要有總司令級以上的高階將領下台負責,否則都不足以向民眾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