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家通訊大廠不盯著大陸市場看,」台灣國際標準電子總經理毛渝南說得又急又快:「它一年的電話交換機市場就超過一千萬門號,台灣過去四十年全部加起來,才不過就這麼多。」
市場大好,人人垂涎--尤其是受限市場過狹,始終不能達到規模經濟的台灣通訊廠商。然而,台灣國際標準電子要分食這塊大餅,客觀條件卻障礙重重。
以投資而言、它在政府不准赴大陸投資的負面表列項目名單中,更何況交通部電信局還投資它四成的股份。
以貿易而言,它是外商企業在台灣的子公司,它的母公司--阿爾卡特(Alcatel,或稱歐科)集團,早就在大陸發展多年。除此之外,大陸已成為全世界通訊大企業的角力場,AT&T、NEC、ITT、西門子……,全都是超重量級的知名品牌。相較之下,台灣國際標準電子無異以卵擊石。
借力使力
但是,掛著台灣國際標準電子TAISEL品牌的數位交換機,竟打進了大陸二十個省份,去年一舉囊括了大陸六分之一的市場。今年年初,TAlSEL更在福州和瀋陽,分別創設了「關係企業」。
靠著大陸市場的開拓,TAISEL去年度創下近三0%的營收成長,而且外銷金額第一次超越內銷(外銷占五七%),也創下國內三家特許交換機通訊廠商中的特例。
就像聖經故事裡擊敗巨人的大衛,TAISEL的成績單,和它開展大陸事業的過程,一樣引人側目。
法令、而場在在受限,TAISEL的大陸之行特別迂迴周折,「關鍵在如何運用跨國企業的資源,創造自己的優勢。」毛渝南解釋。
TAISEL的模式,簡單地說無非借力使力;由母公司出資成立海外據點,實際經營權在台灣,迴避了資金風險,都達成開疆拓土的功能。
如同遠親子姪輩一般,TAISEL在香港下轄兩家關係企業,分別負責大陸市場的接單和工程業務。而在新加坡的控股公司,投資瀋陽阿爾卡特和福建阿爾卡特,對這些海外公司,TAISEL都沒有投資,但都由台灣來負責運作。而這個錯綜複雜、有關係但不直接相連的體系,任務就是將台灣的產品打入大陸市場。
多數的台灣外商對大陸市場只負責管理人才輸出的角色,而TAISEL另闢蹊徑,將大陸市場整合為自己的產品腹地。「以台灣為中心,向大陸延伸我們的力量。」原任TAISEL品質處長,現為瀋陽阿爾卡特總經理的宋廣治指出。
方法聽來簡單,落實卻絕非易事。第一,台灣必須有自己具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其次,台灣子公司必須和母公司及其他集團成員,有非常好的關係,才能在集團中借到助力。
TAISEL的第一張大陸訂單,就是這麼來的。
一九八九年,阿爾卡特集團中的比利時公司接下廣東番禹的交換機訂單,就近找上TAISEL一起合作,由比利時公司提供貸款,台灣負責較辛苦的工程部分,雙方以六五比三五分帳。這筆交易利潤不高,但都讓TAISEL找到市場與技術的切入點,開始他們在大陸事業的自主權。
同樣的狀況,不久前,美國休斯公司和阿爾卡特德國公司承接成都行動電話網路,同樣也找TAISEL合作,「我們有身價,所以人家才找上我們。」毛渝南帶著一貫頑皮和睥睨的神情說道。而事實上,為了維繫這樣的關係,毛渝南經常奔波於國外,同事都戲稱他「以飛機為家」。
除了關係,TAISEL的「身價」,一方面自然拜兩岸同文同種之賜,更重要的是它多年重視研發,使TAISEL具備與其他通訊大廠相當的產品力。
從鄉村著手
目前大陸最具實力的通訊大廠之一,是阿爾卡特集團在大陸的合資企業--上海貝爾,主力產品是「一二四0」數位式交換機,而TAISEL的大宗業務之一,也是這項產品。藉上海貝爾在大陸經營多年之便,TAISEL的一二四0跨海進入彼岸。
對TAISEL而言,「一二四0是個cashcow(金牛,搖錢樹)。」宋廣治以行銷術語分析,市場成熟、技術穩定,這項產品可以帶進大量營收,用來支援台灣繼續新產品的開發。
由於母公司對旗下事業向採自由競爭的態度,因此TAISEL有機會自尋利基市場,在幾番評估之後,TAISEL決定從大陸鄉村著手。
任誰都可以判斷,鄉村市場比城市要艱難得多,城市的郵電局,一筆生意少說也是幾萬門號,鄉村訂單卻只有幾千甚至幾百門號。大通訊廠當然爭相競逐城市市場,也就把鄉村市場的空間留給TAISEL。
從撿餅屑開始,前前後後,TAISEL共派了一百多個人,做了五百多個工地,他們接到派令,不管窮鄉遠路都獨自前往,而且每個工程都提前完工。「總經理是洋蔥,大伙兒也多少有點洋蔥味兒。」毛渝南得意又有點感懷地形容。
相對競爭對手而言是個小企業,TAISEL以服務品質來彌補知名度,瀋陽一個郵電局的幹部就稱讚TAISEL;勤於售後的產品改善,也比其他公司願意傾囊相授。
做出信譽後,TAISEL逐漸從鄉村回攻城市。但也慢慢發現,若維持過去轉口貿易的方式,要想再進一步擴大市場,已經漸顯困難。一方面國際大廠紛紛以合資方式,攻占各地郵電系統的通路,二方面,售後服務的工作隨著產品的增加而日漸吃重,長年由台灣派人前往,人力和成本都是很大的負荷。這促使TAISEL必須再藉集團之力,成立瀋陽和福州合資企業。
藉著合資廠的設立,TAlSEL在行銷上多了伙伴的渠道,在製程上建立了工程中心,擔負起將台灣產品進行程式修改和組裝的工作,台灣可以在量產和新產品開發方面做更大的發揮。
三月初的瀋陽冰雪未化,穿著厚厚雪衣的TAISEL幹部,已經裡裡外外開始耕耘這個新生伙伴。去年大陸市場為公司帶來三成的成長,未來,他們期許新事業會為台灣帶來「擴大幾倍力量」的效果。
「讓台灣保持一些優勢,在這裡留下一些附加價值。」看著還是空盪盪的廠房,宋廣治似乎已經在腦中勾勒出一張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