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慈大悲大雄力

星雲
user

星雲

1994-04-15

瀏覽數 15,800+

大慈大悲大雄力
 

本文出自 1994 / 5月號雜誌 第095期遠見雜誌

一九九二年與佛光山合辦敦煌古展,在籌備工作上十分盡心賣力的胡嘉華小姐曾對我說:「大師!您是因為慈悲才到紅塵裡來的。」對於她的過譽,我愧不敢當,倒是這句話引發了我的思緒,使我想起五十多年前,我剛出家不久,一位老師曾說過一句話,自覺深得吾心,那就是:「一個人寧可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慈悲。」

情感的昇華

我自幼就極富慈悲心,總是想盡方法,補救那些不完美的人事。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講了一個故事,主角是一個孤苦無依的老公公。我聽完以後,竟然難過地躲在桌子下哭了起來,並且央求家人一定要去救濟他,任由大人勸解哄騙,都沒有辦法阻止我的百般糾纏。

及至稍長,父親為了維持生計而遠赴他鄉,經年累月都不在家。某日突見他返回家門,我想到他日夜辛苦,不禁悲從中來,淚水奪眶而出。以後,約十歲左右,我便四出尋找零工,幫補家用,希望能藉此減輕他的憂勞。

十二歲時,割愛辭親,入寺出家以後,我奉師長如父母,視同窗為兄弟,恭敬禮讓,為服其勞;我以教為命,以眾為我,犧牲奉獻,不為己求。自覺在慈悲上有更深的體驗,這才感受到慈悲並不是一個定點,而是情感的不斷昇華。

一九四九年,山河易幟,我之所以前來台灣,並不是貪生怕死,而是因為同學智勇法師決定放棄所組的僧侶救護隊,我恐救護隊群龍無首,故互易志向,允諾代為領導。又見時機危急,事不宜遲,當晚連夜趕路,兼程到常州天寧寺摸黑叫醒睡夢中的同學,一個個問他們:「要不要參加「僧侶救護隊」,一起到台灣去?」

曾有徒眾聽我訴說這段往事時,驚訝地問道:「您半夜把大家弄醒,難道這些人您都認識嗎?」我毫不猶豫地回答:「為了慈悲救人,任誰我都敢去叫啊!」

記得數年前,我曾經接到一位不肯署名的無頭信,上面貼了一張有關到大陸救濟的新聞,旁邊寫著:「你是大陸人,你做了什麼慈悲救濟的工作?」我看完感到啼笑皆非。

多年來,我對大陸的捐獻,不僅包括佛教團體、寺宇殿堂、水澇旱災、慈善機構,還有獎助學金、學術研究等。這些微的愛心,難道都要向大家報告嗎?我一直覺得;慈悲不是用來衡量別人的尺度,而是自己身體力行的道德;慈悲也不是用來沽名釣譽的工具手段,而是真愛的自然流露。

悲心成就因緣

我捫心自問,自覺不但無愧於中國大陸的人民,更無作於台灣本省的同胞。在寶島四十多年來,我成立安老院、育幼院、出版社、雜誌社,我興辦教育,從兒童到成人,深入各個階層。凡此固然是為了不願聖教衰,不忍眾生苦,也是想藉以孝養天下的父母,教化天下的子女。

我認為:慈悲不應該有省籍的界線與地域的分別,而應該是一種不以己悲,不以物喜,都能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的胸懷。

經常有人見我一生興辦許多佛教事業,很好奇地問我:「這些是否早就在您年輕的時候,都預先在腦子裡計畫好了?」其實,說來恐怕有人不信,這些事業當中,有許多是一念的悲心所成就的因緣。

例如,由於不忍年事已高的何水姑獨自一人照顧佛堂,我四處籌款,買下那棟房子,在那裡我成立了「佛教文化服務處」,開始著手推動佛教文化事業。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我在一九六七年購買佛光山時,也沒有想到要建大叢林,只是聽說一對越南華僑夫婦急於脫售一片二十甲的麻竹山地,以度難關,卻苦於無人肯買,全家大小坐困愁城,正欲投河一死了之。我見人命關天,心生悲憫,於是將「文化服務處」變賣,以得款購買那塊山地。

當時,許多信徒勸說反對,我還是力排眾議,買地救人。探勘地形時,我望著滿山的刺竹雜草,想到這麼廣大的地方,正好可以用來建設規模較大的佛學院,一償培才興教的宿願;於是,一間間校舍就這樣順理成章地蓋了起來,佛光山的教育事業就是在此地扎下深厚的根基。

最徹底的慈悲

當學生一個個踏出佛學院以後,我開始在各地建設別分院,讓畢業生得以奉獻所學,廣播菩提種子。經常有人間我:「為什麼要把寺院道場建得那麼多,那麼大呢?世界上的苦難那麼多,拿這筆建寺基金去濟貧不是很好嗎?」

這一番話聽起來似乎言之有理,然而進一步探究,並非其實,因為,布施再多的金銀財寶,興建再多的慈善事業,也只能拯救肉身生命,濟人燃眉之急 但是無法消滅貪瞋愚癡,拔除眾生根本業障。佛法的布施、真理的指引,則更能淨化心靈,拯救法身慧命,使人斷除煩惱,了生脫死,其影響及於生生世世。所以,建造多功能的佛寺,度化萬千種眾生,才是最徹底的慈悲啊!

建寺度眾生本來是一件神聖的使命,可惜的是教界一些人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建造寺宇,不知培養僧才。到頭來不但無法發揮度眾功能,猶有甚者,落入神棍手中,反而形成變相的斂財工具,誠為悲矣!

因此,慈悲如果運用不當,也會淪為罪惡。縱觀社會現象,其他的例子還有:縱容子女,造成社會問題;姑息惡作,導致社會失序;濫施金錢,助長貪婪心態;濫行放生,反而傷生害命……。凡此種種都是源於沒有正確的知見,缺乏道德的勇氣。

所以,真正的慈悲必須以智慧為前導,否則弄巧成拙,反失善心美意。真正的慈悲也不一定是和顏悅色的讚美鼓勵,有的時候,用金剛之刀來降魔伏惡,更是難行能行的大慈大悲。

澤及萬有

天下之事不能盡如人意,以慈悲行事也有吃虧的時候。有一些人在我承諾替他清償債務以後,就忘了他自己的責任所在,另有些人利用我的慈悲敲詐錢財。類似這種事在我一生當中,不知發生過多少回,但是我從來未曾灰心氣餒,因為我寧可因慈悲而自己吃虧,也不願任意捨棄一個眾生。

回想剛來台灣時,過著四處流浪的日子,雖然我無錢無緣,但是心中並不以為苦,因為只要我以慈悲待物,愛護珍惜,花草樹木會酬我以繁茂青翠,昆蟲飛鳥也迎我以悅耳鳴唱;只要我以慈悲應世,不冀回報,榮辱得失都是我的增上因緣,天下眾生也成為我的法侶道親。

所以,惜福是慈悲,結緣是慈悲,尊重是慈悲,包容是慈悲。如果我們能夠用慈悲的心靈體貼關懷,用慈悲的眼看待萬物,用慈悲的口隨喜讚歎,用慈悲的手常作佛事,那麼我們無論走到哪裡,即使是一無所有,都足以安身立命。

今天我們這個時代,之所以暴戾之氣甚囂塵上,就是因為缺乏慈悲,所以我們更應該提倡慈悲的胸襟、慈悲的道德、慈悲的勇氣、慈悲的行為。讓我們以慈悲的法水撫慰受傷的心靈,以慈悲的良藥對治瞋恨愚癡,使我們的國土,成為慈悲的國土,使我們的世界,成為慈悲的世界。

寧可什麼都沒有,不能沒有慈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