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左二)與新創團隊分享創業心路歷程與經驗)
在台灣新創競技場(TSS)的邀請下,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與台灣新創團隊、創業者,暢談他的創業過程與經驗。
陳士駿小學二年級時,舉家移民美國。大學就讀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他,在還有一學期便可獲得大學學位時,毅然輟學,前往矽谷,進入PayPal工作。
他的輟學讓父母訝異,但陳士駿認為,這決定其實沒有那麼嚇人,學校提供復學選擇,所以即使創業失敗,他還是能回到學校,完成學業,然後到大公司工作。
反而是抱著熱情出發,讓陳士駿一路打拚至今,並取得不凡成績。
在PayPal裡,他了解消費者的重要;PayPal被eBay收購後,陳士駿又加入Facebook,成為裡頭的第一位資深工程師,從注重金流安全的公司,跳到要求迅速成長的Facebook,讓他花了一些時間適應;接著2005年,他便與PayPal時期的兩位夥伴Chad Hurley、Jawed Karim,一同創立YouTube。
身為YouTube的共同創辦人,陳士駿考量的重點是「創造」。他常在世界各地受訪時,被問到最喜歡YouTube上的哪支影片,他的官方答案,通常會是該國點閱率最高的影片。
「但其實YouTube最觸動我的,是有些影片創造了無法想像的力量,」當初創立YouTube,陳士駿只是從娛樂角度切入,想打造一個約會交友網站,隨著YouTube發展,在重大新聞事件上,例如卡崔娜颶風侵蝕美國紐奧良時,透過YouTube,世界看見災區情景,也展現YouTube的價值。
有新創團隊問到,如果一路成長、求學經驗都在台灣,對全球化的概念,都從想像而來,應該如何拓展全球市場,擁有全球化視野?
「有機會的話,到跨國公司工作一段時間看看,」陳士駿以自身為例,當初短時間內,就決定將YouTube賣給Google,自己過往在PayPal、矽谷闖蕩的經驗,對判斷、決策極有幫助。
同時,他認為,台灣有好的創意與執行力,銜接資源、發揮潛力,多與人交流,是接下來很重要的事。另外,台灣新創團隊多設定前往日本、中國大陸、東南亞等市場發展,「可以一開始就放眼全球,搶占先機。」
而影音平台發展至今,從PC端到移動端,未來,陳士駿看好直播、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的發展。近來,他也創辦了美食直播平台Nom。
「要永遠保持好奇心,」陳士駿說。如果要教導孩子些什麼,他會希望他的孩子終其一生,都能保有旺盛的好奇心,持續探索新事物。這也是他給台灣創業者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