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台東遭尼伯特颱風重創,農損達超過7億,其中又以台東特色農產釋迦最為嚴重,實際走一趟釋迦園,你會被滿目瘡痍的景象震懾──散落遍地、沒有機會長大的釋迦;還有一棵棵攔腰折斷、動輒10餘年的老樹,農民的心彷彿在淌血,多年的努力全都付諸流水。
在過往,肥厚飽滿的口感、滿溢香氣的芬芳,讓釋迦成了許多人愛不釋手的經典美味,特別是鳳梨釋迦,甜甜的味覺中又散發鳳梨香氣,往往都能賣出不錯的價格。
謝文益、陳雅屏夫婦,兩人在2013年接下父親種植40餘年的釋迦田,還以女兒謝青芯的名字「芯」重新替釋迦園命名。年僅34歲的謝文益,是台東少數年輕務農的子弟,他不怕苦、不怕熱,從12歲開始就幫忙父親的農事經驗,建立起現今獨當一面的重責大任。
他本來跟老婆在台南工作,但因為父親生病,讓他重新思考人生規劃,遂毅然決定賣掉房子、辭掉工作,回頭幫忙接手家中農事,為了讓大家都能吃到衛生、健康的釋迦,不僅使用有機肥料,也將農藥量降到最少,並以套袋保護釋迦,期待用最自然的方式,免於病蟲害。
因為在過去,老一輩的栽植法可能使用過多農藥,導致授粉蟲隻不再出現,現在連授粉都要人工,謝文益從幼苗時就細心照顧,確保能夠開花結果。
但很遺憾的是,「近期內可能都吃不到釋迦了。」
謝文益說,在這次颱風來臨前,就已經有做防颱準備,包還用鐵樁、木樁將釋迦樹層層綁住,以求穩固樹幹,避免斷枝,但17級的強陣風還是讓人見證大自然力量的可怕,他有兩座釋迦田,一個幾乎全倒,另一邊也是滿目瘡痍。
在目前善後的階段,農民們早已忙得不可開交,當務之急,是將可以救的盡量救回,那些散落滿地、還套袋著的釋迦,象徵無法成長的遺憾,但樂天知命的夫婦倆,臉上沒有掛著愁雲慘霧,就算辛苦,也要笑著努力重建。
每一顆果樹,都是農民們心中的一塊寶,他們悉心照料、兼顧每一個農事細節,不難想像的是,當那些有如孩子的樹木倒下時,內心會有多麼沉痛。
這次對於謝文益的農損,粗估已經達到250萬,他有8成的釋迦樹全倒,而倒1顆,就要花5年的時間讓他修復。
「全倒的釋迦因為已經沒救了,必須全部鋸掉,半倒的可能根也已有受損,只能盡量扶正,但之後的果實甜度、肥度也會受到影響,」陳雅屏說,看到賴以為生的果實全都掉在地上,真的很想哭。
謝文益表示,政府對釋迦農的農損補助,是每公頃9萬元,這對損失金額來看其實是完全不成正比的,但他笑著說,不無小補,若能將傷害降至最低,就是最欣慰的事。
靠天吃飯的農民,在先天上已經面臨許多挑戰,陳雅屏希望政府能更關心弱勢的農民,也許是鼓勵年輕人願意從事務農工作,讓大環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