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長達五公里聞名全台的集集綠色隧道近千株樟樹,樹根被柏油道路與路側鐵路擠壓,樹勢往路中央傾斜,集集鎮公所呼籲用路人,颱風天不要走綠色隧道;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劉東啟呼籲路政單位,儘速幫樟樹減壓;縣長林明溱說已規劃另闢外環道疏解綠隧交通,綠隧再改為單行道。
集集鎮隘寮里長楊春進說,大家都說綠隧是集集之寶,但管理維護都放牛吃草,道路邊白線都要里長找噴水車,路邊雜草靠他找錢雇工清理,要綠隧改成單行車救老樹,請先拿出具體護樹行動吧,讓地方認同。
綠色隧道的老樟樹生命力年年衰退,鎮公所最近招聘工人幫老樟樹鬆土灌注益生菌,受限經費不足,難以持續,讓鎮公所很頭痛。
劉東啟同時也是日本認證的樹醫師,他說,綠隧的樟樹因道路拓寬舖柏油,壓縮樟樹樹根生長,面對鐵路的樟樹樹根也被鐵路限縮難伸以伸展,導致綠隧的樟樹,愈來愈往道路內側傾斜。
「站在力學與樹木生長原理來說,樹根無法延伸影響樹的生命力。」他說,鎮公所或縣府幫路樹鬆土打氣灌益生菌都只是治標,要讓樟樹生命得以延長,必須縮減路幅讓老樹根系可伸長,才是治本之道。綠隧老樟樹已漸傾斜,劉東啟與集集鎮公所呼籲遊客遇到颱風天或豪大雨,最好不要進綠隧以免發生免危險。
縣長林明溱表示,他很重視綠隧老樟樹,才會規畫另闢一條外環道,再來把綠隧改成單行道,護樹才會開花結果,眼前請工務與農業處檢討護樹做法。
看問題/搶救老樹 行動要快
【聯合報/本報記者黃宏璣】十大觀光小鎮集集鎮因有綠色隧道而知名度大噪,卻因柏油路面壓境,致老樹體態傴僂。幸聞縣府規劃將另闢一條外環道取代,再把綠色隧道改為單行道,為綠隧的老樹找生機。只是把土地還給老樹,行動要快,老樹生命分分秒秒流失,無法再等了。
南投縣長林明溱當年擔任集集鎮長,打響綠隧知名度,規劃綠隧做為小鎮的生命之肺,推動單車遊綠隧引領遊客深度旅遊,認識此路之美與內涵,但事過境遷,如今綠隧風光不再,難得遊客關愛眼神,遊客日稀,連核心路段的添興窯都感到時不我予。
其實綠色隧道的命脈就是那二排年逾6旬的古樸樟樹,只是老樟樹面對道路拓寬與鐵路擠壓,生長空間至樹木根系被擠壓,生命力一天天流失,老樹不會說話,但感受全顯現在樹勢發展。
這也是老樹用肢體表達無言的抗議,縣長為綠隧樟樹生命找出口,要開闢新外環道疏解綠隧生命壓力,只是治本舒壓要加快,治標也要及時,莫讓綠隧傾頹再來辦紀念追思,一切就都遲了。
(本文轉載自2016.7.9「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