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半導體深耕電子大樹

林文玲
user

林文玲

1994-01-15

瀏覽數 13,350+

半導體深耕電子大樹
 

本文出自 1994 / 2月號雜誌 第092期遠見雜誌

在低迷的投資意願中,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像半導體業這般熱絡的行業了。

風城馳名的冷例勁風,直讓人抬不起頭,群聚在新竹科學園區西南角的半導體業,卻忙碌得熱氣滾滾。華邦電子的工廠剛完工,旺宏電子又搬進新廠;聯華電子剛宣布第三廠的投資計畫,台灣積體電路緊接著舉行了三廠的破土典禮;而今年首度轉虧為盈的德碁半導體,也正打算擴大產能……。

去年,國內半導體業創下七六%的驚人成長率,但故事才剛開始。這方圓幾里的地方,五年內,至少還有七、八百億台幣準備投入。「最起碼的計算單位,是五十億元。」業者有口同聲地形容。

今日榮景當年誰信?

台灣半導體業,從燙手山芋到炙手可熱,簡直重演了灰姑娘奇遇記。

許多業界人士都清楚記得,十三年前,為了籌措第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聯華電子)的三億六千萬元台幣資本,勞動了在科技界素孚重望的李國鼎出面,邀請民營企業共襄盛舉。而股東之一的東元電機,竟是以「公關費」為理由,勉強讓東元董事會同意投資了一0%。今年,聯電「不知不覺居然已是將近一百億營業額,」聯電總經理宣明智失笑道:「看起來再過十年達到一年營收千億,也不無可能。想當年誰敢相信?」

聯電成立後的第七年,政府再度為台灣積體電路接生,依舊備嘗艱辛。科技大老張忠謀動用昔日的關係,找來荷蘭飛利浦合作,而國內企業都依舊興趣缺缺。如今,當年以捧場心態投資台積五%的南亞,正分別與IBM、西門子接頭,打算自己投入半導體業。

現在,大概也很難找出別的產業像半導體一樣,讓政府與企業界如此目不轉睛地關注它的發展動態。

「半導體不只是one of the industries(一項普通的產業),」華邦電子總經理楊丁元像所有科技人一樣,總是夾著洋文說話:「它是the critical industry(關鍵產業)!」

半導體,人稱「產業之米」,在電子行業中的重要性,幾乎等同於原油之於石化業。不管是資訊產品、家電、鐘錶、汽車,甚至智慧型金融卡(俗稱IC卡),都是靠著半導體來提供記憶、運算等功能;尤其是被喻為「電腦心臟」的中央處理器(CPU),以及有「大腦」之稱的記憶體,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產官兩界皆關注

台灣的半導體工業,可以說是產官學聯手出擊,培植關鍵性零組件中最成功的代表作。十七年前派遣專才(如現任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工研院副院長史欽泰等),向美國RCA取經;工研院電子所未間斷地提供研究發展與人才供輸;政府協助資本,分別成立聯電與台積,發揮產業擴散和關聯效應,從無到有,將科學園區的一角,建構成「台灣矽谷」的完整體系。

「台灣半導體業的優勢,在於完整的基礎結構」旺宏電子總經理吳敏求指出,四年前,二十八個家庭自美國集體返台創立旺宏,即著眼於此。

在幅員不大的產業聚落裡,半導體製造所需的周邊配備,一應俱全。撇開鄰近的工研院、交大、清大的人才庫,生產過程中需要的特殊氣體,聯華氣體就近供應;還有專門清洗無塵衣的洗衣店;連代理國外機器的供應商,都不得不遷就這個已成為規模經濟的客戶集中地,將公司從台北搬到新竹。

在聚落之外,台灣以龐大的電腦及電子產品市場,滋養了這個產業。從早期的計算機、電子錶、電話機,到如今的電腦主機板,稱冠全球的產量,讓半導體業者擁有一些穩定的客源。從最早的音樂卡片讓聯電一炮而紅之後,國內業者開始在電子鐘錶IC、計算機IC、電話IC、電腦晶片組全力攻堅,與下游客戶在市場中攻占一席之地。

半導體業逐漸在台灣扎下深根,但過程部是幾度周折。

從事半導體業,像場豪賭,尤其易受景氣牽動而大幅漲落,前三年業者幾乎都在賠錢度日,箇中滋味,「其是酸甜苦辣。」華新集團轉投資的華邦電子董事長焦佑鈞陷入深深的回憶,連年數以億計的虧損,今年才中止,一個不小心,就跌得鼻青臉腫!」他形容。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半導體是個極度追求規模的行業,「誰的產量大、良率高,誰就成本低、獲利高。」台灣積體電路副總經理曾繁城分析。台灣半導體業,不像日本與韓國,由政府結合像松下或三星這種超級財閥,不計血本地投資擴充、搶占市場,「他們可以一年虧幾億美金,一虧虧五年,我們不行。」曾繁城表示。

以彈性機動取勝

規模無法和大財閥比拚,業者挖空心思,另闢蹊徑。

彈性和機動,台灣企業以小搏大之秘訣,半導體業者同樣具備。聯電總經理宣明智記得,聯電經常接獲一些被日韓廠商搞砸,而緊急轉到台灣的訂單。甚至曾經有一次,聯電接到一筆生意,四月接單,五月量產,七月交貨,結果這項產品到九月市場就崩盤。快手快腳的聯電,不但絲毫未損,還淨賺一億元。

台灣廠商的另一個特質是,「很會賺代工製造的辛苦錢。」焦佑鈞笑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喻為「台積典型」,今年創下四0%驚人獲利率的台灣積體電路。

台積是全球第一個沒有自己半導體產品的半導體廠,完全幫全世界的半導體業者代工製造。由於沒有產品開發,台積得傾全力在製程的研發與投資。二個半導體的專業代工廠,最起碼的看家本領,就是要能接各種產品、不同製程的訂單。」台積協理簡學仁指著密密麻麻的生產流程圖,綜合結論道。

台積的示範效果,讓業者起而效尤。包括聯電、華邦與華隆微電子,都開始兼做代工生意。

拜近年美日半導體廠投資不振之賜,國際知名的半導體業,紛紛拿著半導體設計,到台灣來下代工訂單,而國內業者也非常爭氣地利用這些機會,將製造技術由早年只能生產二微米,提升到0.六微米(見檔案中名詞解釋),現在更往0.五微米以下(即所謂的次微米)製程進軍,而產品良率也維持在九成以上,與世界先進業者幾乎並駕齊驅。

飛上枝頭當鳳凰,半導體在國內展開綿密的投資行動,這對產業界而言,意義不凡。一方面,它是個關鍵產業、帶動產業的火車頭工業,更重要的是,因為基礎結構的完備,半導體是電腦業極少數短期內無法外移的產業,要談產業根留台灣,半導體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研發攸關未來

剛剛站穩腳跟,台灣半導體業其實還有偌大的追求空間。

「還是要有更多的研發,要有自己的產品。」半導體巨人--美國英代爾公司的資深副總裁虞有澄提出諍言。

用四十年的經驗,台灣找到製造技術的利基,這個基礎得來不易,但卻容易被模仿。兩年前,新加坡政府學習台積模式,找到美國德州儀器與日本佳能,共同投資了半導體廠,已經讓業者感受到威脅。「代工製造進入障礙低,競爭大,總有一天利潤會變薄。」旺宏總經理吳敏求認為。

嚴格來說,台灣並非沒有自己的產品與研發,台灣製造的電話IC,及快速度靜態存取記憶體(SRAM),世界知名。而技術層次較高的產品,近兩年才次第進行。例如,華邦投人發展工作站所需的精準架構CPU,旺宏的快閃記憶體與非揮發性可程式記憶體(EPROM),甚至,聯電直接單挑超級對手英代爾,「非常勇敢」地打算明年推出四八六電腦的CPU。

切入核心市場,聯電有不得不然的考量,宣明智認為,未來電腦所有的晶片會整合成只剩下中央處理器和記憶體等少數幾顆半導體,「現在不做這個技術,將來就來不及了。宣明智指出,聯電已做萬全準備--包括兩千萬美金的訴訟費(英代爾可能控告聯電違反專利)。

研發的路途,漫長艱辛,可能還要面對動輒得咎的著作權問題。業者總是戲稱,如果有台灣半導體公司倒了,一定是被告倒的。然而,前方是壟斷市場的巨霸,後面是進展神速的模仿者,台灣半導體業要成長,還須步步為營。

「當規模開始變大,你只能選擇硬碰硬,比實力。」德碁半導體總經理陳心正指出。

都說半導體是條不歸路,一旦踏上,就只能往前走,繼續不斷投資,追求更大量、更細密的技術,否則就只有眼睜睜地看著對手超越,坐以待斃。而經濟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