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華航空服員罷工 提防擴散效應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16-06-26

瀏覽數 63,500+

華航空服員罷工 提防擴散效應
 

華航空服員成功罷工,一舉翻轉台灣向來「資強、勞弱」的勞資軸線。學者分析,台灣即將面臨三大考驗,如能一一度過,台灣才算真正進入勞、資、政三贏的正循環。

這三大考驗是,一因空服員成功罷工掀起的擴散效應,是否會波及到國營企業,下一步甚至是民營企業等,政府要重視衡平,避免重傷經濟;二是罷工的遊戲規則要寫清楚,避免社會頻繁罷工,造成民眾生活負擔;三是勞基法第84條之1要趕快修,避免企業濫用,造成長工時與過勞的血汗勞工。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分析,這次華航空服員成功罷工,除了是工會策略應用成功,選對了在總統出訪及華航新舊董座交接之際,發動突襲式罷工,升高資方壓力外,也與政府快速介入有關。包括蔡總統喊話「不會讓你們感到孤單」,閣揆林全也迅速指派新任董總座,宣示同步推動華航改革。

辛炳隆認為,今天若無這些條件,一般民營企業恐怕不甩政府,「你一罷工,我就馬上找替代人力,夠硬的資方不怕跟員工耗」,加上台灣多數工會都處在資源不豐沛狀態,很難長期支援一罷工就領不到錢的勞工開打持久戰。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因罷工事件帶來的「骨牌效應」,卻已出現。如昨日已有華航地勤要比照辦理空服員爭來的待遇,甚至同為公股掌控的台鐵,都被大家關切是否成為下張骨牌。

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過往民進黨政府給人的印象就是「偏向勞工」,正如國民黨政府給人「偏產業」的刻板印象。他認為,過與不及都不好,政府應想辦法透過「制度」解決問題,而不是一開始就擺出立場,試想,打垮產業,勞工就能過得好嗎?反之亦是如此。

他認為,此次事件可回過頭來思考兩件事,一是這次事件導火線之一的勞基法第84條之1,凸顯現行工時制度不夠彈性,使如航空業、保全業等,需要用到特例的84條之1,「工時制度應更彈性,符合各行業需求。」

(本文轉載自2016.6.26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