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給人利用才有價值

星雲
user

星雲

1994-01-15

瀏覽數 14,750+

給人利用才有價值
 

本文出自 1994 / 2月號雜誌 第092期遠見雜誌

一九六五年,我自行創辦佛學院,一位年近八十的唐一玄老師在課餘閒聊時,和我說道:「給人利用才有價值啊!」這種迥異世俗的言論,無疑道盡了自己多年來的心聲,我引以為知音,並且在日後數十載歲月裡,我一直本此信念,心甘情願地與人為善,被人「利用」,無形中為我的人生開拓了無限的價值。

誰利用誰很難定奪

記得來台初時,為了弘揚佛教法義,我義務為「人生月刊」擔任編輯,不但為撰文排版傷神,為改稿潤筆熬夜,還得自付交通費、倒貼郵票錢。前後約六年的時間過去了,發行人反而要我感謝他,他對我說:「你「利用」這個雜誌發表文章而出了名。」這個世界上,誰「利用」誰,真是很難定奪啊!

剛開始到宜蘭傳教時,我辦了各種接引年輕人的活動。有些青年不喜歡枯燥的定期共修法會及佛經講座,常常藉故缺席,卻興高采烈地參加佛歌教唱、國文導讀等課程。旁人常勸我不要白費心機,並且跟我說:「這些青年沒有善根,只是貪圖有歌可唱,或想免費補習國文,預備將來考學校而已!他們不是真心信仰佛教的!」

我一笑置之,心裡想即使如此,我也願意成就他們,被他們「利用」。沒想到日後這些青年人,紛紛皈依佛門,到了今天,他們都成了佛教界的翹楚。

金剛經云:「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音樂歌唱,只要運用得當,也不失其度眾的「價值」。馬鳴菩薩不就「利用」一曲自編的「賴托和囉」,而使得華氏城中的五百位王族弟子同時悟道出家嗎?

一九五六年,我計畫舉辦活動,接引大專青年學佛,又有人堅決反對,理由是:「大專生只會糟蹋道場,損壞設備,又沒有定性,他們只是「利用」這個活動度假罷了!這種花錢不討好的事最好不要做。」我當時身無分文,還是力排眾議,在台北借用別人的地方,舉行大專青年學佛營。結果吳怡教授,張尚德教授及以寫「野鴿子的黃昏」而聞名的王尚義先生,就在這時和佛教結上因緣。

能利用表示有價值

我在高雄開創佛光山,沒有多久,山下就有一家名叫「佛光」飲食店的店面開張了。那時,有人就跟我說:「師父!為什麼我們「佛光山」的名字要給他們拿去當招牌用,我們應該採取行動阻止,否則外人都誤會佛光山在做生意。」我也感到非常無奈,但是想到「佛光」能普照大地,不正表示佛教法力無邊嗎?

不久,佛光新村、佛光砂石場、佛光旅行杜、佛光大旅杜、佛光加油站……等,都一一出現了。甚至台北、嘉義等地還有以我「星雲」來做為大樓名稱者。徒眾更埋怨了,在開會中紛紛表示抗議。我告訴他們:「諸佛菩薩連身體腦髓都要布施了,一個名字也算不了什麼!我們的名字能夠給人去「利用」一番,也表示自己很有「價值」啊!」

創建佛光山至今,經歷不少困難,天災洪水固然可怕,山下悍民更是難纏,以鐵牛車圍山,以棍棒打出家人,那種無法理喻,叫人難以置信。可是,令人訝異的是,鄉民每逢春節,都扶老攜幼來聯誼;冬令救濟時,也牽家帶眷來領賑品。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一些工作人員對此不能釋懷,往往向我抗議,說道:「這些人沒有良心,他們只會來拿紅包、取贈品「利用」完了以後,就過河拆橋,既不說好話,又要求無度!」我總是勸他們:「我們不能以偏概全,鄉民中也有好人,更何況行菩薩道,應該不念舊惡,施不望報。看到他們能歡歡喜喜來山,和佛菩薩結個善緣,我們應該為他祝福才對!」我們應該以自己擁有「價值」非凡的功德法財,能給人多多「利用」,來做為自我的期許。

有些出版界人士,包括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甚至大陸等地,未經同意,擅自刊登我的文章著作。我那些從事文化事業的徒眾,常為此憤憤不平地說道:「這些人剽竊智慧財產,竟然也冒犯到神聖的宗教界來!」我則為現代人不尊重別人,不看重過去而感慨萬分。只是往好的一方面來想,我的著述能被這麼多人青睞,大概尚有可取之處。文字般若的功用就在於它能無遠弗屆,深入人心,但願大家都能採取正確的方法,「利用」這項「價值」,就能使佛法流通更廣。

利他菩薩道

過去,佛光山沙彌學園曾經招收過二、三十位沙彌,我們不辭辛勞,將他們撫育成人後,有些沙彌竟被父母強行帶回去。許多徒眾為我難過,他們認為,那些父母只不過是「利用」佛光山把孩子養大,因此要求我不要再接受沙彌來山。我還是照單全收,因為我覺得,即使沙彌全都被父母帶走,他們從小在法水裡涵泳浸潤,至少長大後就能知因果、明善惡,即使踏入紅塵,也不會為非作歹,這種教育無論對個人或對社會而言,都是很有「價值」的!

為了方便信徒,我設立朝山會館供應食宿,一些遊覽公司的導遊有時訂了數十桌素席,臨走時,只付個五元、十元,櫃台員工不齒這種無德的行為,遂上前和他解說,都遭反唇相譏:「寺廟不都是隨喜添油香的嗎?」館長因屢賠不賺,不能幫補常住而憂心。我常安慰他:「沒有關係!自己吃虧一點,被別人「利用」占便宜,正可以廣結善緣啊!」

我經常碰到素昧平生的社會人士或競選公職的政客,專程拜訪,並且要求合照,徒眾常在一旁「警告」我:「師公!您要小心啊!他們是「利且你來打知名度的!」一些新成立的公司行號或建屋工地,也常在傳播媒體上大做不實廣告,說我「蒞臨剪綵」,因而常有信徒特地打電話來為我打抱不平。他們說:「這些人「利用」您的名字招徠顧客,別人不知道,更要說您是「企業和尚」了!」我覺得,如果這樣能使他們名利雙收,除了為他們因果業力可惜以外,也是我一種利他的菩薩道吧!

價值不同苦樂有異

佛光山一向提倡福慧雙修、解行並重,所以佛學院設有出坡作務的課程,以藉此鍛鍊學生的身心。一些不知情的香客上山看到,往往說道:「這些學生好可憐唷!竟被寺廟「利用」來做工呢!」有一天,一位機靈的學生歡歡喜喜地反答道:「我們是「利用」這些工作來修行呢!」同一件事情,卻有著兩種說法,說明了各人心中的「價值」不同,自然苦樂也就有所差異。在社會上講經弘法久了,經常接觸到各界人士,其中不乏政治人物前來請示佛法,因而引人側目,招來「政治和尚」之譏。起初我很不以為然,久而久之,心中也泰然了。

想想:佛陀頻頻出入王宮,與大臣貴冑說法,豈不也成了「政治佛陀」嗎?而玄奘大師為皇帝建言國事,以及歷代國師的輔弼朝政,又怎麼說呢?中國佛教歷經多次教難而能如浴火鳳凰般再生,在上位者全心全力擁護佛教,實在是功不可沒。此外,國家社會也因為佛法的復興昌隆而政清人和,這些世所共睹的史實,無非說明了「利用」不但不一定只具有負面的意義,而且還能造成大家的利益。

我們不必斤斤計較誰「利用」誰,因為世間一切事相都是互相緣起,而願與眾人一齊享有互相「利用」的成果,就能發揮「利用」的最高「價值」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