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今年十月一日的電價調整,將是電價公式上路以來的第四次調整,考量目前國際燃料價格已開始止跌回升,加上台電因核電廠無法全力運轉改以替代能源發電,進而墊高發電成本,下次電價調整上漲的機率將遠高於下跌,也是電價公式上路以來首次面臨「調漲」的挑戰。
不過,台電去年仍有三百四十億元超額盈餘,留做電價平準基金,若電價審議委員認為有必要動用平準基金,即便調漲但幅度也不會太大。
若天然氣發電因供氣限制達到上限,北台灣只剩基隆的協和電廠可以救援替代。協和電廠是燃油機組,每度電發電
成本約三點七元,相較夏月電價每度三至三點三元,等於發越多電賠越多。
由此推估,以往夏月是台電獲利大補丸,今年夏天雖不致虧損,但可能就沒辦法像過去賺較多。
(本文轉載自2016.6.18「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水費喊漲? 經部研議中
水價每戶將漲七十元?經濟部長李世光昨天表示,水費調漲因屬民生基本物資,按照規定要向行政院報告,因此還沒有完全定案。
昨天有媒體報導,經濟部水利署指示台灣自來水公司重啟水價調整規畫,盼年底前提出審議。費率還要精算,但依過去成本粗估,平均每度漲三成,每戶月增七十元。
水利署副署長賴建信表示,去年下半年通過新版水價公式後,就請台水重新檢討水價。目前還在蒐集外界意見,並邀請專家學者討論,還沒有確定最後方案。
李世光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根據美國商會的分析,也認為台灣水費太低,但對經濟部來講真正問題不是水費太低,而是推動節水三法,怎麼節水、用再生水。
(本文轉載自2016.6.18「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