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海專的同學楊明洲(右)和唐後騏(左),一起打造出天花板王國)
5月9日,工廠設於中國大陸,專司生產天花板、隔間牆體,以及吊頂龍骨(撐起礦棉板或金屬天花板的支撐結構)的崇佑公司在台掛牌上市。
同一天,該公司董事長楊明洲更宣布同時接獲了來自中國貴州同濟堂製藥,以及印度Koran醫院的天花板建材暨工程訂單。
由於在這之前,這家公司才承攬了華為在印度的研發中心,以及嬌生集團印度公司的天花板相關工程,當全球都積極搶進印度這個爆發的經濟體時,崇佑卻能輕而易舉地在印度攻城略地,格外引人注目,頓時間,這家公司來歷,成了近來證券市場上眾所討論的焦點……
中國重大公共工程的天花板 竟是台商的天下
對台灣人而言,成立於2002年的崇佑,只是間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殊不知,素有「中國天花板王」之稱的他,不但是全中國產能規模最大的天花板相關建材廠,其自有品牌「Buima」及「Syntex」更是全大陸地位顯赫的「名牌」,早已為全大陸許多醫療、生物製藥、雲端數據中心、航天科技等領域的工視或公共工程「頂出一片天」。
舉例來說,中國創業板與A股生物製藥廠商中,就有半數(約莫50家)公司的廠房採用崇佑的天花板。連大陸官方,亦是崇佑的常客,一如舉辦APEC的北京雁西湖飯店、上海電影博物館、南京地鐵、大連地鐵等,崇佑都打出一片「天」。
而這家公司還從中國一路紅到世界各地。其中印尼雅加達機場的新天花板工程案,正是由崇佑接手的。
但,最令人訝異的是,這家公司的經營團隊,竟都是道道地地的台灣人……
許多人好奇,在堪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全球頂尖企業齊聚,向來不以「天花板」材料和工程見長的台灣人,何以能殺出重圍,獨占一片「天」?
誠如承辦崇佑上市事宜的國泰證券資本市場處業務協理邱美凌所分析的:「技術和創新是崇佑殺出血路的利器!」她進而分析,在這聽似老梗的優勢裏,卻有著過人的KNOW HOW。
(圖說:中國許多地鐵站的天花板都是崇佑完成。圖為大連地鐵站)
以技術面來說,力求技術精進的崇佑,是全球第一家運用特製高彈性的鋼片作為龍骨連接卡的廠商,這讓極需抗震效能的天花板,得以對抗強震,2012年研發成功時,便通過世界最嚴格的紐西蘭耐震強度高達六級的測試。
而今年小年夜的南台灣大地震,位於台南樹谷園區的亞德公司廠房,正因為採用崇佑的產品,即使位於震度最強的區域,竟毫髮無傷。
除了耐用、抗震外,崇佑的產品之所以會成為搶手貨,也與其金屬天花板產品有關。
崇知在金屬天花板方面,擁有自有塗裝產線,從設計、生產、塗裝及組裝都能客製化,不但交期快,還具備美麗的造型以及高可塑性,這使得許多「重視門面」的公共場所,都不約而同以崇佑為首選。不僅包括全中國許多五星級飯店,就連全球智慧型手機龍頭蘋果(Apple)在中國開專賣店,也請他們協助規劃天花板的設計。
「退場哲學」讓崇佑不被市場沖刷
然而「硬底子」人人皆有,真正能讓崇佑站上浪頭的,則與該公司的靈魂人物——董事長楊明洲獨到的「退場哲學」有關,使得崇知能在一次次的景氣的循環、產業的巨變以及同業的夾殺下,不僅全身而退,還能「以退為進」。
事實上,被譽為天花板王的楊明洲,並沒有萬貫的家財以及傳承技術奧援,而是一步步白手起家的。
楊明洲的父親早年做木地板加工,小時候在南投山區長大的,很希望能出海看看世界,因此長大後唸得是中國海專,成為郭台銘的學弟。偏偏畢業後卻沒當船員,反而選擇創業。
一談起讓楊明洲跨出創業之路的臨門一腳,過程十分「戲劇」。
楊明洲表示,1985年,他才27歲,意外中了20萬元的愛國獎券,在當時,這可是為數不小的數字,但務實的他,並沒有拿著這筆錢一圓兒時的夢想——「環遊世界」,反而和同學集資了80萬元,合夥做起貿易生意,選擇做生意「征服世界」。
作貿易賺到了第一桶金後,時值電子業興起,楊明洲也緊抓時機,成立拓漢,從事數位相機的代工,從110間諜相機,到135傻瓜相機,再到單眼、數位相機……都一一涉足。
甚至,當兩岸大門才剛解禁,拓漢即赴深圳設廠,成了第一批西進的台商,短短十年,便打造出年營收20億元的相機代工王國。
然而進入了2000年後,數位相機快速崛起,儘管拓漢都能跟上潮流、更新產品,但楊明洲嗅到不一樣的氛圍:「因為市場快速膨脹,人人都相來分一杯羮,連做筆電的大廠,都成立光學部門……」
有別於同業大舉加碼進場,楊明洲反而選擇「急流勇退」,當產業還如日中天時,2001年竟毅然決然地將公司賣給了當時的致伸,退出了相機市場。如今,望著一片紅海、辛苦經營的相機廠商,令人不得不佩服楊明洲的神機妙算。
毅然退出相機市場 搶進天花板的處女市場
而就在退出了殺紅了眼的相機產業,在因緣際會下,拿到了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全球最大天花板礦棉板廠「阿姆斯壯」在中國的代理權,一頭闖入了「天花板」產業。
只是,光有代理權,並不代表能輕易奪下市場,原因有二。
首先,因為賣天花板礦棉板必須要搭配吊頂龍骨(輕鋼架)一起銷售,偏偏,當時大陸還是處女市場,遑論有人使用礦棉天花板,根本也找不到任何一家吊頂龍骨廠。
「無法整套銷售就沒人有興趣買,就算代理全球最好的礦棉板也沒用。」這讓楊明洲傷透了腦筋,於是他找上中國海專的兩個老同學,其中一位是當時也在台灣作龍骨銷售的唐後騏(現為崇佑總經理),在他登高一呼下,沒想到幾位同學竟都願意集資出力,2002年,在深圳蓋了中國第一間吊頂龍骨廠,開啟了崇佑的天花板王國的第一步。
而解決了生產的問題,接踵而來的則是行銷。
「我們剛起家時,每個人都問我們什麼是龍骨,是恐龍的骨頭嗎?」楊明洲回憶,在2000年初期時,大陸廠商的設備多半陽春,對建材的預算更是嚴格控管,所以很少有企業願意砸大錢用輕鋼架做為天花板支架,多以木頭等其他較便宜的材質為主。
然而楊明洲靈機一閃,就把腦筋動到中國官方身上,他心想:「當時中國政府積極建設,而且一切都要與國際接軌,用頂尖規格,應該不吝於花錢採用費算較高的輕鋼架吧!」沒想到,楊明洲的如意算盤果然打對了,在公司同仁積極推廣下,順利地打進大陸公共工程標案。
而時勢造英雄,由於當時全中國都在大張旗鼓的建設,公共工程更是大興土木,崇佑的生意也就在一個又一個公共工程的案件中,開枝散葉。
甚至,當大陸政府決定要打造第一個航天城,也找上崇佑協助進行工程規劃,慢慢的把公司知名度越推越高,產能隨著訂單逐步擴大、加上沒有競爭同業的利基,就這麼成為了全中國最大的吊頂龍骨生產廠商。
再次急流勇退 成功另起爐灶
但隨著業務蒸蒸日上,崇佑的夥伴——美商阿姆斯壯就想要自己經營中國這塊市場,決定把代理權收回,這讓崇佑在大陸每年一億多人民幣的生意頓時陷入瓶頸,不但少掉了2/3的代理銷售額,也使得少了礦棉板產品的崇佑,即使徒有生產吊頂龍骨的能力,也孤掌難鳴。
然而有別於一般企業經營者一遇到同樣的困境,往往因為捨不得辛苦建立的江山就這麼拱手讓人,楊明洲卻有深信「退即是進」。
當時,另一家美國大廠CMC有意買下崇佑在深圳的吊頂龍骨廠,楊明洲二話不說,工廠賣掉,轉而前往上海重起爐灶。
然而「東山再起」,聽似簡單,卻十足艱辛。
初入上海的崇佑,當時還得扛著美商設下的「禁業條款」包袱,使得崇佑最擅長的吊頂龍骨也被牽制、鎖死,無法生產。
但山不轉路轉,楊明洲則決定改攻比礦棉板天花板還更先進的金屬隔間牆體和天花板,作為主力產品,而天助自助者,剛跨入金屬建材的崇佑,挾著先前在大陸公共工程界的好口碑,贏得客戶信賴,順利接下許多大單。
首先是,2003年是SARS肆虐的期間,由於北京機場戒備深嚴,得用最快的速度打造一座合乎安全規格的機場檢疫室,而崇佑則順利完工,這再將崇佑的知名度,推上了頂點。
有了北京機場的口碑後,當中國航天城衛星發射控制中心工程要發包時,也找上了崇佑。
由於中國神州火箭為中國國力的指標,官方不敢輕忽,當時龐大的控制中心,採全無樑柱的設計,那時幾乎沒有任何建築工法得以克服,沒想到崇佑竟順利架設完竣整個控制中心的天花板。
(圖說:戒備深嚴的大陸航天基地的天花板,竟是台灣人打造的)
而突破瓶頸後,好運也接二連三到來。
聯德抗美 成功化危機為轉機
當吊頂龍骨的禁業條款時效一過,崇佑積極想重拾吊頂龍骨的老本行,只是萬事俱備,還差礦棉板廠來相互搭配(先前是代理阿姆斯壯的產品,現則解約),碰巧歐洲最大的礦棉板廠——德商OWA集團也有意進軍中國,兩者一拍即合,攜手打入中國天花板市場。
OWA集團的第三代經營者,OWA總經理Maximilian Von Funck在接受《遠見》訪問時就提及,由Karl Rogge於1948年成立的OWA,半世紀以來,就只專心生產礦棉天花版,目前OWA是全世界第三大,歐洲最大的礦棉板公司,年營業額約為2.2億歐元。
Maximilian Von FuncK表示,OWA雖然是世界第三大廠,但是在技術方面領先同業,還成功打入俄羅斯市場,成為俄羅斯第一品牌。
對於崇佑和OWA來說,兩者可謂為「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絕配。因為彼此企業文化貼近,而且OWA單純做天花板礦棉板,而崇佑只做吊頂龍骨,一個穩坐大陸市場、一個則遍布世界各地,兩者唇齒相依,誰也少不了誰。
(圖說:崇佑董事長楊明洲與OWA總經理Maximilian Von FuncK,攜手將產品行銷全球60餘國)
而為了怕阿姆斯壯收回代理權的歷史再重演,楊明洲這次捨棄過去代理的方式,改採彼此合資,加強合作關係。果不其然,兩者結盟後,發揮「強強加乘效應」,由OWA生產礦棉板、搭配崇佑的吊頂龍骨整合成全套天花板建材產品,很快地同行銷到全球60個國度。
只是,崇佑的吊頂龍骨在OWA全球銷售通路的幫助下,生意越做越大,產能卻也漸漸「捉襟見肘」,而在原廠無地擴充的障礙下,逼得楊明洲必須考慮另外設廠擴產。
但問題來了,由於另外設廠,很可能會得罪OWA,「這讓我失眠了一個星期!」
在輾轉難眼,無力解套之際,楊明洲決定硬著頭皮親自飛往德國,跟OWA闡述他的想法,沒想到雙方理念一拍即合,2005年,OWA與崇佑在上海成立歐華瑪新型建材公司,生產高品質的吊頂龍骨,順利擴充產能。
誠如Maximilian Von Funck所言:「上海歐華瑪是OWA和崇佑共同結縭生下的女兒,我們都盡全力把她呵護長大,目前也長得婷婷玉立,成為11歲的少女了。」而目前上海歐華瑪仍是全亞洲產能最大的吊頂龍骨廠,每年產能可達7000萬米,若以進貨原料鋼捲長度來看,可以繞地球二圈。
除了吊頂龍骨的產能,在OWA的支援下有了合作夥伴的支持,楊明洲也全力發展「Buima」及「Syntex」金屬隔間牆體,以及金屬天花板的新產品,奠定崇佑現在中國最大金屬建材廠商的地位。
展望未來,隨著大陸全面開放二胎化,再加上官方將生技醫療產業視為重點發展產業,讓兒科醫療更是供不應求,由於醫院裝修得特別講究潔淨,兒童醫院室內設計又更強調要比一般醫院色彩豐富,因此承攬過各大醫院工程,又擁有自有塗裝產能崇佑,已將未來龐大的兒醫市場視為囊中之物。
看好中國一帶一路政策效應的龐大商機,印度商機無窮,崇知布局積板,除已陸續搶進印度醫院與製藥廠商的天花板工程市場進一步的合作,並計畫於下半年赴印度設立子公司,如一切順利,這位來自於台灣的「天花板王」,將率先替台灣人在萬眾矚目的印度市場,再「頂一片天」。
崇佑公司小檔案
董事長:楊明洲
總經理:唐後騏
成立時間:1993年
主力產品:吊頂龍骨、金屬隔間牆體、金屬天花板
2015年營業額:新台幣11.6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