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綠色香格里拉-遺世谷

孫秀惠
user

孫秀惠

1993-11-15

瀏覽數 12,250+

綠色香格里拉-遺世谷
 

本文出自 1993 / 12月號雜誌 第090期遠見雜誌

這個地方叫「遺世谷」(Lost Valley),繞過美國俄勒岡州中部泉洲市(Springfield)附近幾個綠油油的牧場,越過一條地圖上沒有標示的無名溪,就在杉木與松樹錯落的密林間,二條泥巴小路的盡頭處。

當車子停下,透過豔陽下尚未散盡的金色塵土,只見近處、遠處幾座木屋與帳棚,各自在苗圃、草地與松林間靜靜地佇立著。

這裡是個迷你村,只有六戶人家。

雖然這麼小,在任何一本觀光指引上都看不到它的名字,去年一年,從世界各地卻有近千人來訪。有人生活數天,有人一待就是半個月。

吸引這些人到遺世谷的原因,不是美景,而是生活方式的體驗--學習簡樸、學習放棄一些舒適與方便、學習與人合作,以及過一種親和自然,又不製造物質污染的生活。

就像九0年代末期,在回歸自然、尋求精神文明與環保潮流影響下,興起於全球許多角落的環保村,遺世谷的創立者戴安蜜蓮,和另外幾個家庭,也是為了建立他們心中的綠色香格里拉而結伴毗鄰,並將這個小小的地方開放成為環保生活的教室。

戴安曾是個導遊。行遍第三世界國家,看到許多人在簡單、甚至是依天傍地的簡陋環境中,都活得安適而自在,對她有很深的衝擊。

「美國社會如此多的病態,是不是因為我們太安逸,以致於對人愈來愈自私,對我們的土地愈來愈不懂得珍惜?」戴安當時心中的疑惑,成了今日遺世谷居民生活的反指標。

璞歸真

在物質文明世界浸淫日久的人,難保不覺得這裡返璞歸真的生活十分極端。

一條隱沒在草叢中細細的水管,將所需的飲用水自小溪中汲來。「這裡不用自來水,因為為了供應自來水,河流往往被截斷蓋水壩,水中加了消毒劑,飲用者間接成了生態的破壞者。」村中的居民勞森表示。

除了大冬天,六戶人家無論老小,都是洗冷水澡,為的是減少能源消耗。

更有甚之的是,各家不使用抽水馬桶,將排泄物掩埋在不會污染水源的土地中。

單身的居民大衛,一年到頭都住在帳棚裡;戴安住在蒙古包中;其他家庭的房子,則是由報廢的汽車輪胎加混凝土築成的。

「簡單的房子,可以幫助我們過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生活消耗最少的資源、製造最少的污染。」勞森點出其中的住屋哲學。

比較起來,遺世谷為接待客人所搭建的木屋,可以說是其中最豪華的住處了。即便如此,習慣於國際觀光飯店設備的人仍不免歎道:「哎呀,二十個人要共用兩間浴室!」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村落的中央,一畦一畦的菜圃,團團簇簇地長了一地的甘藍、油菜、玉米和瓜果蔓藤。這些村民手植的蔬果,是他們主要的食物來源。

然而細看之下,植物的外觀,都不如一般農地裡長得那樣油亮可人,大小也參差不齊,而雜草竟叢生其間。

曾在中學教生物的大衛,現在成為遺世谷的大園丁,熱切地帶著訪客在菜畦間穿來穿去。在一株大甘藍菜前,他蹲下翻開菜葉,上面赫然是蟲咬痕跡。「我們不施農藥、不用化肥,菜間的雜草只要不妨礙植物的生長,我們也不將它們除去,更不用說除草劑了。」甚至連菜畦間為了減少水分土壤流失埋下的隔離層,也因環保的理由而捨塑膠布,改採厚紙版。

少就是多

過去是書本與課堂的生活,現在都大半與堆肥為伍,大衛對他的選擇自有一番詮釋:「以前我教學生環保的重要,但說的是一套,生活的方式又是一套,現在則是真正活出身體力行的快樂。」

身體力行的生活方式,從遺世谷的「團體生活」也可一見端倪。

在這個小小的天地中,每個居民都有他們為別人負責的工作。

幾個家庭一起開伙,婦女輪流掌廚。晚飯開動前,只見一個身量未足的小男生;墊著腳尖把餐具放到餐台上。這裡四個孩子的任務,還包括收拾飯後食餘做堆肥。而在電腦公司上班的勞森,回到遺世谷,就成了小圖書館的管理員。

創始人戴安認為,社區意識也是環保的一部分,因為只有當人彼此關心,他們才能關心共同的環境。

每一個來到這裡暫居的訪客,都會被要求參與一些動手的勞務;從最簡單的飯後收拾碗盤開始。一位在這裡住了兩個禮拜的女士,就要負責在樹林間撿拾掉落的枯木、整理柴薪。

雖然為這個小社區取名「遺世谷」,這裡的人並沒有遺世獨居的意思。

除了接待不間斷的訪客體驗遺世谷的生活,他們目前亟思推廣廢輪胎蓋房子的經驗,幫助一些無家的窮人以很少的錢,建造遮風避雨之處。「我們想要影響社會--不是透過嘴巴說服,而是用生活方式來教育。」戴安表示。

餐廳的留言簿上,記載了一些訪客的生活感想,其中一人寫下一句頗含哲意的體驗:「少就是多。」

夜幕來臨,遺世谷並沒有多少燈光。用過晚餐,訪客紛紛憑藉著久未使用的本能,在漆黑的石路上巍巍顫顫,一路摸索從餐廳走回住宿的木屋。

這裡的夜晚自然是沒有電視相伴的。

躺在狹小、不甚舒適的木床上,一位台灣訪客不禁歎道:「原來,日子也是可以這樣過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