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油國組織管不住油價

孫秀惠
user

孫秀惠

1993-11-15

瀏覽數 12,250+

油國組織管不住油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3 / 12月號雜誌 第090期遠見雜誌

過去,沆瀣一氣,操全球經濟於彈指間;現在,彼此同床異夢、自縛手腳。

這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昔與今。它說明的,不只是一個世界最大商業聯盟的沒落,也說明了為什麼國際油價這幾年如此低落。

「油元」重貶

OPEC當初是由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委內瑞拉五國,於一九六0年所發起,成立的目的,單純是為了對抗英、美石油公司對市場的操縱。後來因為中東與非洲其他產油國加入,組織的聲勢日益浩大。

一九七三年中東贖罪節戰爭爆發,在OPEC居主導地位的阿拉伯國家,決定以石油做為工具,報復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他們聯手在一夕之間大幅調高油價,造成世界能源危機,也令OPEC進入最風光的十年。

面對OPEC操縱石油出口的力量,世界各國不得不低頭;OPEC財富暴增,日進的斗金還被國際金融市場形容為「油元」。

然而,眼看他起高樓,又見他樓將塌。二十年後的今日,油國組織不再能指揮世界隨其節奏起舞,因為組織內部已成戰場--各會員國為了石油生產配額明爭暗鬥。

從一九八0年起OPEC實施配額制,原本是為控制產量、提高售價,未料適得其反。每個會員國各顯神通,為自己爭取更高的產量,而每次會議協調的結果形同虛設,幾乎所有會員國都超量生產。目前OPEC第二大產油國伊朗,每天超產石油三十萬桶;奈及利亞、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合計超產的石油超過一百萬桶,連一向扮演調節角色的沙烏地阿拉伯,也早就帶頭「偷跑」。

OPEC各國之所以拚命增產,主要是因為歷經七0年代的暴富之後,龐大的建設與福利支出,加上嚴重的貪污舞弊,多數會員國已債台高築。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沙烏地阿拉伯估計明年的外債加內債,將高達一百億美元,相當於其國民生產毛額的總額。

所以,即使在一九九0年波灣戰爭期間,OPEC的石油產量不僅沒有因為伊拉克與科威特停產而減少,反而迭創高峰。

大量生產的石油,碰上衰退的全球經濟,結果就是價格一路下滑。油國為了彌補油價下跌的損失,又增加生產,於是造成惡性循環。

兩大油國嫌隙日深

同時,沙國與伊朗兩大產油國,因為宗教派別不同而嫌隙日深;自從一九八八年,沙國對伊朗前往麥加朝聖的人數設限後,兩國處處互唱反調,更加深OPEC的分崩離析。

今年七月OPEC的減產特別會議流會,不過是凸顯其內部問題的嚴重性罷了。

九月底,OPEC重新於日內瓦召開會議,主席加彭石油部長平恩,在致開幕詞時呼籲:「我們若再不遵守生產紀律,OPEC就要解體,被送進博物館了。」

三天的會議結束時,全體會員國終於同意每日原油產量上限訂為二千四百五十萬桶,個別的配額也折衷協調下產生,消息傳出,國際油市的原油立即每桶大漲四十八美分。

不過,油國組織秘書長蘇布羅托說得好:「我們才解決一半的問題。」要使這些早已同床異夢的會員國能再同心合意,重振OPEC七0年代操控世界的雄風,恐怕比開發新油源更難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