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林明華/小隱山野尋創意

楊孟瑜
user

楊孟瑜

1993-11-15

瀏覽數 14,400+

林明華/小隱山野尋創意
 

本文出自 1993 / 12月號雜誌 第090期遠見雜誌

林明華還記得初回花蓮時的寂寞如狂。

台北待了數十年,早已習慣於那套生活模式;工作到夜晚,喝酒到深夜。歸鄉居住在這光復鄉山區,附近人家少,而且早早就熄了燈火,四周靜證一片。「那種靜,幾乎要把人拆開來。」早已是做了外祖父的人,紮小辮、好談天的林明華仍一派藝文圈名仕行徑地瀟灑爽朗。

在西部傳播界做電視節目時,他就最樂於往外跑。「我最喜歡出外景了,車子一離開台北,我一定說「台北,再見!」揮揮手,一副脫離樊籠的愉悅神情。

再見花蓮

如今,「台北,再見」之後是「再見花蓮」。林明華小時住過花蓮,出外打拚三十多年,做過許多工作,也曾一手執攝影機報導本土,另一手拿筆寫小說,在文壇他還有個別名「赫格」為人所知。去年底回光復租屋定居,一來是多年來跑遍台灣各地,比較之下,發現台北實在不適合居住;二來是自己也有些年歲了,想靜下來多寫點東西。

林明華紮住的髮束中灰白間雜,但言談舉止間顯露的活躍個性,使他顯得和隔鄰不遠的女婿藍博洲似乎差不了多少年紀。今年年中,女兒林靈和同為寫作者的藍博洲,帶著兩個外孫也落腳於此,兩屋相聚不到三分鐘路程,那伶俐好動的小男孩正帶領著村中孩童在外公屋裡竄進竄出,四處玩耍。

屋內流洩的爵士樂和小孩嘻鬧聲互盪。書本滿溢書架和好幾間房,牆上貼著林明華最心儀的電影 「北非諜影」的知名海報,內進房間壁上滿書狂草,他笑道:「我喝酒時寫的。」書堆中有台電視機和多卷錄影帶,林明華來花蓮時買了許多卡通影帶,他認為日本宮崎駿卡通片中那溫馨、多樣的人性故事老少咸宜,常常放給鄰近孩童觀賞,和他們講故事,或乾脆就讓他們帶回家看。

比起多數「西部來的人」在此隱居內斂,林明華是較貼近當地躍動的。「就我個人來講,我住在這裡,我會關心、注意它。」他直率表示,「尤其都市住久了,會讓你更覺得要珍惜、保護這裡」。他常和此地的環保界人士接觸,也把對山地文化的感情、城鄉差距的觀察,融入自己的創作構想中。

「淨土花蓮--拒絕水泥業東移」的剪報就貼在他房前的木板門上。林明華向這棟房子的屋主表明希望能住上兩年,他預計在這段時間內寫完兩本長篇小說。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沈潛欣賞自然美

相較於初回來時無法在靜謐中按捺住那顆跳盪已久的心,乍然難以適應花蓮山居的景況,約十個月下來,現在的林明華似乎漸能沈潛欣賞此地之美。

指一指這老屋後院一方小小的露天澡池,他笑說,「這是洗澡最好的地方,可以看星星、看檳榔樹的剪影。」再指著屋前抬頭可見的青山,「這山非常漂亮,是花蓮溪的發源地,我叫它「傲然峰」。」又轉向遠方稻田間的小路,笑意更濃了,「傍晚在這裡,可以看到遠遠小卡車開過來,那景象好美。」

夏末午後的陽光潑灑。「這陽光是透明的,台北的就比較燙一點。」話語間有著文人的感性。

一位同村的老阿婆打傘而過,熱絡地和林明華打招呼。當地人對於村落人口屢屢外流,卻有台北人老遠到此定居,已由初時訝異到欣然接納。林明華和西部來的朋友在門口飲茶喝酒高談闊論時,老老少少也會走過來聊天談笑。

屋簷下一盆盆花草植物清新可喜,就是一個鄰居送給林明華的,說是免得門前太空曠。

住屋前景致欣榮,往外行去更是廣闊天地。林明華發現,「在這裡開車要慢一點,好多看一些東西。」吐一口菸,道出心情,「希望眼光能看得比較遠,不像在都市裡,看什麼都被高樓大廈擋到。」

遠離台北,撥開被遮蔽已久的心靈,想是創作者東來之渴求。林明華正在品嘗箇中甘味。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