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二年級/陳宏毅
個人簡介:
我是陳宏毅,目前就讀於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二年級。一年前,我就讀於臺北商專(現名國立臺北商業大學)五專部,透過轉學考試,進入臺大經濟系就讀。現為臺大飛鏢社首屆創社社長,飛鏢是一項非常注重專注力的運動,希望可以在臺灣推廣飛鏢的文化,並在未來有機會走向相關的娛樂產業。
入學經驗:窄路寬走
和普遍臺大學生相比,我的入學經驗是比較特別的。在國中考完基測(現改制會考)後,我選擇了一條比較少人走的路,五專。當時心想,我不想再為考試而讀書了,所以選擇重視實務的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希望能透過學校五專加二技的訓練與學習,直接到職場上工作。
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漸漸理解到理論基礎的重要性,便著手準備插班大學,也就是大學生稱的轉學考,順利進入臺大經濟系就讀。
轉學考是一條較少人走的路,報名人數少、錄取率低,但是非常適合強弱科目非常明顯的學生。通常考國文、英文加兩科專業科目,而專業科目又會在總分上作加權,所以專業科目強的人非常吃香,可以用兩科的成績上榜。在這樣的過程中,我體悟到,我們未必要走和大家一樣的路。畢竟,人多之處競爭肯定激烈,有時候,緩下腳步往人少的方向走,總是能走到一樣的地方。
學校介紹:路大地廣視野遼闊
台大以自由的學習風氣著名,而我也深深感受到這樣的風氣。學校裡,總會覺得自己有修不完的好課、學不完的知識等著我去挖掘。比如說,這裡有各式各樣的學系,如果我想瞭解園藝系在做什麼,我可以去旁聽;我想知道哲學系在讀什麼,我可以去修課。除了學系眾多以外,也有許多學程可以參考。除了常見的創新創業學程、翻譯學程、教育學程以外,還有人口學分學程、領導學分學程等等很特別的學程。總是有數不盡的資源讓我們使用,端看我們怎麼運用。
而除了校內外資源,我覺得讀臺灣大學的優點還有,社會對這個學校的信任感。比如說,我在學校創立飛鏢社,需要和外面的店家談合作等等,此時臺大這個招牌就很受用,畢竟社會對這個學校存在足夠的信任感,信任感有了,任何事情都很好溝通(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經濟學:做出科學的選擇
經濟學的教科書最一開頭,便告訴我們經濟學是一門研究選擇的社會科學。我想「選擇」便是我們學經濟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吧!從大一的必修經濟學原理到大二的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等等,學習的過程中,經濟理論總是存在著許多現實生活不可能發生的假設條件。比如說,模型都會假設決策者是理性的,但世界上存在極少數的「完全理性人」。那既然現實生活不會有模型假設的環境存在,我們讀經濟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但是,當我們一堂一堂的接收教授在課堂上的所要傳達的訊息、所教授的理論,慢慢的將經濟學的思考邏輯放入生活中後,才覺得讀經濟學,是整個腦袋思想的改變。而這樣的改變,讓我們在做決策、生活上或大或小的選擇時,能有更清晰的思路,做出更好的決策。
比如說,沈沒成本是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當我們在做決策時,不該去思考沈沒成本對我們的影響,因為那是不可收回的成本。但是在生活中是這樣嗎?當我們買了一張一小時後開演的電影票,已經付款了且假設不能退票,卻突然發現我最喜歡的明星在旁邊開公益演唱會,人人都可入場聆聽。此時,我應該想的是,看電影和聽演唱會,哪一個能帶給我更多的快樂,而不該去思考,花錢買了電影票,應該讓這個錢花的有價值。因為票錢已經無法收回,我們不應該把票錢納入我們的選擇的考量之一。
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相較於專業技能,我覺得經濟學系更注重學生思想上的成長、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的累積及面對選擇的決策力。相較於其他的技能,這些都是無法量化並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的思想,但也是決定一位莘莘學子未來成就的重要關鍵。
創立臺大飛鏢社:從0到1
在學校裡面,我和一群喜歡電子飛鏢的朋友創立了台大飛鏢社。創社的原因在於,飛鏢是最近在臺灣開始流行的運動,而在臺大也沒有這個社團,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做,只是還沒人做」的事情。其二,也是希望在創社的過程中瞭解一個組織的運作、學習社團的經營、更進一步的認識自己。其三,我最想要學習的部分,是希望從無到有,創造出一個東西,並讓他永續傳承。
而目前,飛鏢社還正在試營運,其中便出現許多問題。從一開始,飛鏢社就是和外面的店家長期合作,學生社團對外代表臺大,就會有更多的細節要顧慮。包括是否要招收臺大以外的學生、對內的招生疑慮、對外必須維持店家的正常營運,這些都是我們在經營社團必須考慮到的事務,而也是我們可以訓練自己的地方。
學校大部分的社團,社課都是在學校進行。但飛鏢社的社課,我們是選擇在校外的店家進行。這將會大大提升社團營運的複雜性,因為社課的進行不僅需要考量到社員的人數、環境的限制,還需要考量到店家的營運狀況(客人數多寡)來調整社課的節奏,而且,電子飛鏢機台每打一局遊戲,都需要投幣,這又更增加了合作的複雜程度。其中當然不乏許多和店家及店員的磨和與互動,這都是社團活動能讓我們成長的地方。
給學弟妹的建議:不要緬懷或懊悔於過去
經濟學的訓練強調「沈沒成本」觀念的重要性,更是我生活的態度。人們有時,會緬懷於過去的成就與回憶、會懊悔於當初的行為與決定,但是那些事務,在當下你閱讀文章的這一秒,都是過去式了。論語:「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大家都讀過的論語,卻不是全部的人都能參透其道理。與其花時間在懊悔過去,自怨自艾,影響自己的情緒又無事於補,不如拿來策劃未來、補救缺失,掌握那些可以控制的時間。
然而,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許多選擇。小至午餐要吃什麼、大至學測、指考等科系的挑選。這麼多的選擇,總是讓人難以果斷的下決定。此時,我覺得做選擇,應該做個不讓自己未來後悔的選擇。試想現在不做這件事,十年後能再做嗎?試想未來的自己,會喜歡現在的自己這樣做嗎?當時,我在決定該不該考轉學考、創飛鏢社,我也是這樣思考的。學歷跟著我一輩子,大學四年也是人生學習的黃金時期,我是不是該努力往資源更多的學校走?
至於創社,有這個想法是大二上,那我現在不創社,我可以拿時間去參加其他社團、學語言、增進專業知識等等,但是現在不創社,大學的時間還有機會能沈溺於自己喜愛的事物上嗎?能再有創造一個組織的機會嗎?這樣的思考邏輯,讓我現在對於選擇一件事,不那麼害怕,而是確定自己可以選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最後,大學四年是我們學習力最強、擁有最多的資源與時間的時期,我們該好好把握這樣的時光,讓我們過個不後悔的大學生活吧!
專欄簡介:
UrSchool是一群由熱血大學生組成的義工組織,我們希望能搭起高中生與大學生們的橋梁,讓高中生真正了解各學系、領域的特色、發展與出路,以及適合何種特質能力的人,以免只憑字面上的解讀與憑空想像,甚至僅按照分數選填,而進入與自己志趣、能力不符的學系適才適所必能有為,讓我們一起串接不同領域的人才吧!
>>更多教育分享資訊可至UrSchool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