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十點,總統馬英九與準總統蔡英文,終於在睽違四年後會晤了。
自從2010年雙英針對ECFA進行辯論,及2012年前總統大選前辯論會外,過去四年來,馬總統雖曾有意與在野黨領袖蔡英文正式會談,但最終都破局。今天,3月30日,終於在政黨輪替前舉辦正式雙英會,因此格外引起注目!
今天,「雙英會」在台北賓館舉行,被視為新舊政府能否順利交接,及政府運作能否無縫接軌的重大關鍵。一般預料,雙英將針對兩岸、外交和國防等三大議題進行意見交換,而外界一般也將會談內容,視為蔡政府未來四年的政策風向球。
自1996年台灣舉行總統直選後,政黨輪替已成為台灣的政治常態,而為了讓政府順利交接,新舊總統會面也間接成為政治慣例。
其中,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時,就進入總統府內會見時任總統李登輝,到了2008年,馬英九於3月22日當選總統後,才短短不到10天,於4月1日就與當時陳水扁總統於台北賓館見面。因此總統府在大選後,即依前例規劃「雙英會」。
但,這次的「雙英會」可謂一波三折。
據了解,1月16日大選投票日當晚,馬總統恭喜蔡英文並邀她碰面,同時也建議由國會多數黨(民進黨)組閣,但蔡英文拒絕「多數黨組閣」,兩人碰面也未能繼續討論。
1月25日,馬總統辦公室再次致電蔡英文辦公室,告知將登太平島,同時也預定要再次提出「雙英會」,兩人就太平島、南海等牽涉兩岸、國際議題交換意見,但蔡英文沒有回覆。
到2月19日「接卸任政府交接小組」第一次在台北賓館開會,當天中午,馬總統指示曾永權致電吳釗燮,再次提出「雙英會」邀請。
當蔡英文3月9日拜會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時,被問到雙英會議題,當時蔡英文說,馬總統馬上就要出訪,等他出訪回來再跟他聯絡,安排一個適當的時間。
最後終於在3月28日,經雙邊幕僚總統府祕書長曾永權與民進黨祕書長吳釗燮等人進行會前會後,達成六點共識。
第一,3月30日上午10時見面,第二,3到5分鐘各自公開發言,再閉門會議,共約一小時;第三,會後兩祕書長各自舉行記者會,吳釗燮回民進黨中央黨部,曾永權在台北賓館召開;第四,雙英會舉行地點在台北賓館;第五,兩人討論內容「廣泛」就國是交換意見。
第六是雙邊出席人各四人,民進黨方面是蔡英文、吳釗燮、民進黨副祕劉建忻、民進黨新聞輿情部主任黃重諺,總統府則包括馬英九、曾永權、府副祕書長蕭旭岑、陳以信。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馬方原提出會晤過程向媒體全程公開,但蔡方反對,終以「公開和閉門相結合」處理。另外,先前傳出府方希望雙英會可以鎖定外交及兩岸議題,但經磋商後,後來確定不設限,將廣泛就國是交換意見,外界解讀,「顯見蔡英文有許多『要事』得跟馬英九私下談!」
由於政府交接,除了新舊總統的會面外,幕僚和新舊行政院長,依慣例亦會進行會議,因此,總統層級的「雙英會」,談話內容一定是屬於非總統當面談或非馬向蔡「面授機宜」不可的事。因此各界預料,如無意外,可能以兩岸、外交和國防等三大「非總統不可」的事宜。
首先在兩岸方面,台師大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范世平表示,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是馬英九總統任內最得意的政績,雙英會中預計馬英九會向蔡英文重提「九二共識」,希望蔡英文能延續,以維持兩岸和平。
由於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時曾表達大陸態度,希望蔡英文能就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性質,說清楚,講明白。張志軍認為蔡對九二共識的態度、如何認定兩岸關係的性質,就是蔡對兩岸關係是否有善意的試金石和標準。
有學者就笑稱,兩岸關係過去八年好像跳探戈,默契好的時候有進有退,默契不好時,也會互相踩腳,就算舞步不太美妙,但雙方仍有攜手共舞的誠意,但小英執政後,那層善意的面紗似已變得薄如蟬翼,已危機四伏。正因如此,預料蔡英文應會吸取馬英九與大陸交手的「眉角」,作為參考。
然而,兩岸議題牽涉到的正是外交,而對蔡英文而言,眼前即有一個她立即要面對的問題。
日前巴拿馬政府同時邀請兩岸領導人,出席於6月26日舉行的巴拿馬運河拓寬竣工典禮,巴拿馬駐華大使呈遞巴拿馬總統親筆邀請函,蔡英文已表示將列為優先考量。
然而,北京一向原則上反對「兩岸關係國際化」的處理方式,拒絕兩岸領導人同時在國際場合出現。他們很可能不會讓兩岸領導人同時參與運河竣工儀式,更遑論舉行「蔡習會」。
而在北京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下,蔡英文如果能夠前往巴拿馬,習近平很可能不會出席,或改派低階官員與會,甚至可能抵制此次活動,不派員參加。
北京外交部很可能把這次竣工典禮看作是中國的外交舞台,如果他們不願意對台灣讓步,不樂於成就剛上任的蔡英文,可能鼓動巴拿馬在520之後與台灣斷交,並和大陸建交。
這種情況如果發生,接踵而來的很可能是所謂的「斷交海嘯」,嚴重衝擊兩岸關係,兩岸經貿與安全問題也將一一浮現。
蔡英文該如何面對這種情勢?台大心理學教授黃光國就在媒體投書分析,去年的「馬習會」,雙方領導人雖然互稱「先生」,但彼此卻不遮掩馬英九是「中華民國總統」的事實。會後記者會上,馬英九的名牌印的是「總統」;大陸中央電視台報導馬英九出國前在總統府召開的記者會,也不忌諱地播出中華民國國旗的畫面,這等於是大陸對「一中各表」的默認,也是某種程度的不否認「中華民國」的存在。
也就是說,「馬習會」巧妙地為兩岸領導人會面時樹立了另類的「相見規格」,在「雙英會」上,外界好奇,號稱「溝通專家」的蔡英文,將怎麼跟馬總統溝通?
至於國防方面,可能會觸及的則是南海主權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雙英會」後,緊接「張林(張善政會見林全)會」也將登場,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透露,已和新政府交接方聯繫,會趕在4月20日最後一波人事底定前完成。
對此,林全表示,如果所謂「深度交接」,只是各部會跑來向新閣員簡報過去的政績,意義不大,有意義的應是讓新執政團隊了解,因應新施政構想,各行政部門必須做哪些調整,這樣才能一上來就上手,他會再與張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