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說:「年底選舉,清廉政黨對歪哥政黨,換人做做看,」揭發弊案是他們用的工具。
國民黨跟著說:「政府有決心肅貪,要有信心,大家一起來。」動用執政資源,急著表態。
新黨又說:「讓人民過更好的日子,兩黨之外,另一種選擇。」一群人舉著高道德標準,另起爐灶。
政治市場內,各家打著「廉政」口號沿街叫賣,換取人民的支持。
然而,穿透喧譁的政治語言,人民眼中到底構築了怎樣一幅「貪污與政治」圖像?公務員貪污行為的陰影,滲透進人民心底多深?人民所期待的,和各政黨的政治號召之間,究竟有多大的距離?那些人最符合人民「清廉」的期望?
為了瞭解全國人民對貪污問題的看法,七月下旬遠見雜誌特別針對台北、高雄直轄市,和全省二十一縣市民眾,做了一項電話民意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在「廉政」這個領域裡,人民普遍覺得失望,執政的國民黨遺失了最寶貴的人民信任;至於在七個地方縣市執政,準備大步邁向中央的最大反對黨--民進黨,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人民並不相信,由某一個政黨出頭,貪污問題就能解決。
在人民面前,國民黨和民進黨的貞操同受懷疑。調查顯示,有五七.四%的民眾認為,不論那個政黨,都一樣會貪(表一)。「大黨大貪,小黨小貪,這是人性,」一位受訪民眾這樣相信。
從今年六月開始,執政黨陸續製造政府反貪污的聲勢,法務部長馬英九也再三強調:「這次真的會做。」無奈即沒能博得民眾的信任,一半以上的受訪者(五二.一%)認為政府不會真的肅貪;而只有二一.六%的人相信政府的決心。(表二)
雖然民眾認為,相較之下國民黨比民進黨會貪污,對政府肅貪也缺乏信心,但是牽涉到更換政權這樣劇烈的變動時,卻顯得仍相當傾向執政黨。
當問到國民黨下台能不能解決貪污問題時,大多數民眾(七二.九%)表示不同意這個命題(表三);同樣的,有三三.六%的人認為民進黨執政並不會改善貪污現況,且五.六%的人相信結果會比現在更糟;另外有二五.七%持保留態度(表四)。可以預見,民進黨運用反貪污作為政黨輪流執政的訴求,在短期內,尚無法獲得人民全面的認同。
對於民進黨沒有如願接收從國民黨掉落的民心,「這是民眾對政治普遍不信任感的反映。」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謝長廷提出解釋。
而在普遍不信任感的驅使下,民眾儘管對貪污的實際情況缺乏明確的瞭解,卻仍傾向全盤否定,「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接近民眾的此較貪
全國有數十萬的公務員,究竟有多少人貪污?將近一半受訪者認為只有少數人貪污。而在一四.九%表示不知道的情況下,卻同時有二一.三%的人覺得大部分公務員都貪,連同認為一半人貪污和全部都貪的,共占三三%(表六)。這對原本已低落的公務員士氣,不啻雪上加霜。
「貪污在基層是風氣,在上層是特權。」一位反對黨立法委員道出貪污在社會已經滲透至各角落。而本次調查也顯示,不論對中央或地方層級,有二六.一%的民眾普遍感到貪污蔓延的嚴重程度;另外則有二三%表示不知道中央或地方何者較嚴重。(表八)
「貪污是一個共犯結構,拿到好處的都不會笨到對外張揚。」因此,愈接近中央層級,有權力的金字塔階級人數愈少,民眾愈難以窺其「堂奧」;愈近地方,民眾表示「不知道」那些公務員貪污的比例即明顯降低。最被民眾懷疑有貪污情事的官員,在中央為科長(一六.三%)、局處司長(一五.六%)、部會首長(八.七%);在地方,則基層辦事員最不能取得民眾信任(一六.四%),其次為鄉鎮長(一0.八%),再次為縣市長(九.七%)。(表九、十)
貪污情形最為民眾詬病的前五項行業(表七),則依次為稅務、建管、海關、軍警、公營事業。一位省級稅捐處長慨歎稅務風紀無法取得民心,主要是因為稅務人員與民眾最接近,「職務所在就是向廠家收稅,不但沒法討好別人,有時還會被冤枉。」
媒體畫出貪官污吏圖
值得研究的是,民眾究竟是透過怎樣的程序,建構了這樣一幅「貪官汙吏圖」?
答案是,媒體的力量。
當被詢問到從那裡得知公務員貪污的事情時,有高達七二.二%的受訪者宣稱是從報紙、電視得知的。對此現象的一個說辭是,「媒體總是一窩蜂,今天這個弊案真相還未明,明天又趕著去渲染另一個,搞得人心惶惶。」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則是,「貪污的事太過隱諱,不靠媒體輿論的壓力恐怕難真相大白。」媒體載舟覆舟,恐怕還在主政者的心態。
第二條管道則是聽別人說。同時有近四分之一的人表示,親身經歷過公務員貪污的事,這個比例,不知道執政者認為嚴不嚴重?(表五)
芸芸眾公職人員,誰的廉潔得到了人民完全的信任?多數民眾表示不確定;還有二七.八%的人不相信「有那一個人是不會貪的」,甚至有受訪者半嘲諷地表示,「除了我以外,誰都有可能貪。」
民眾在舉出的廉潔人物名單裡,現任立委王建瑄擁有全省超黨派、省籍,超過其他公職人員的支持(八%),八月下旬成立的新黨,由他擔任該黨的廉政勤政委員會召集人,責任重大。他的新黨同志趙少康則排名第二;而新國民黨連線(問卷調查時新黨尚未成立)同時也被受訪者鍾愛,顯示新黨在這場道德競賽裡,跑在其他政黨之前。民進黨人士中,陳水扁和謝長廷兩位立委也獲得肯定。總計有十四位現任立委、十二位中央行政官員、十一位地方首長被提及(表十三)。調查期間適逢朝野年底縣市長候選人提名作業進入白熱化階段,因此,不乏一些樁腳藉機造勢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被執政黨、民進黨和新黨都當作是保衛與奪取政權重要一役的年底縣市長選舉,究竟民眾認為誰當選會改善貪污?四四.八%的人表示看候選人,而不在意是那個政黨(表十二)。答案也許讓各政黨失望,但即是民眾理性的表現。
當人民在廉政看板畫下「失去信心」的長黑記號時,執政黨所能做的,也只有努力去縫補政府和人民之間的巨大落差。而監督的反對黨,更無法在道德的競賽中自我鬆懈。
(許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