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孩子對父親說:「爸爸,我知道我們家已經負債累累,但是仍然請您考慮一下,勇敢一點,再借點錢在院子裡蓋座游泳池好嗎?」
孩子的理由是游泳可以增進身體健康,有了健康就可以賺很多的錢還債,否則,「將來大家因為缺少運動而失去健康的時候,爸爸,您一定會後悔的。」
孩子之言聽起來似乎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奇怪的是,這麼有道理的事,為什麼大家卻不去做呢?現在我們有幾個家庭是擁有自己的游泳池的呢?這些人難道都不知道游泳有益健康及健康的重要嗎?這些人都缺乏眼光、過於保守嗎?
當然不是。道理很簡單,東西再好,沒有錢仍是動彈不得。健康雖然重要,但要健康不一定要游泳,要游泳,也不一定非要有自己家的游泳池。
自從高速鐵路預算在立法院被刪除後,主管單位就一再地強調興建高鐵的優點,電視上也頻頻出現法國高鐵及日本子彈火車的美妙鏡頭。其實這些宣傳並不是必要的,因為沒有足夠的財政能力支持,任何美麗的計畫,都只能紙上談兵,永遠還是一個計畫而已。
錢從那裡來?
國內一位金融高官,曾在亞銀任職十餘年,他說亞銀在討論各會員國重大計畫申請貸款案時,當各會員國報告其計畫內容及效益時,都是眉飛色舞,好得不得了,但是談到錢從那裡來時,大家就變得沈默寡言,無語以對。因為亞銀可貸的資金不及大家申請的十分之一,再怎麼好的案子也只好擱置。
今天高速鐵路的案子也是如此,縱然你能說出一百個優點,沒有錢還是行不得,何況高鐵說不出一百個優點,大家現在對高鐵的效益評估仍然大有疑義。很多專家都認為目前並無興建高鐵之必要。可是這些不同聲音在電視等媒體上並不容易出現,因為最高當局已一再重申高鐵一定要建,現在誰再說反對高鐵,那就不再是反對高鐵這件事,而是在反對最高當局的人了。
高速鐵路的建造成本是四二六六億元,加上利息則要八、九千億元,視利率高低而有不同,加上主管單位說可能要追加二0%,這條高鐵的總支出將超過一萬億元,就現在如此困難的財政狀況來說,這是天文數字。
財政部林部長在執政黨中常會報告財政時說,最近三年中央政府舉債數為以往四十二年累積數的三倍。另據推估,到民國八十七年度時,公債還本付息數將達歲出的三二%。財政赤字既然如此龐大,大家都在為財政迅速惡化深為憂慮時,為什麼政府又口口聲聲地說,這個一定要做,那個一定要建呢?這是負責任的行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