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種下一顆設計質變的種子在大直傳統市場

《小招牌製造所》設計師馮宇/林韋達創作分享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user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2016-02-04

瀏覽數 17,550+

種下一顆設計質變的種子在大直傳統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清晨五點多,位於大直北安路的大直市場像往常般忙碌,一輛輛貨車載來大台北地區各地的新鮮蔬果鮮食,店家們抖擻精神在小小的店舖忙進忙出,那一方約莫3平米的天地養活了幾代人。這天在大直市場的氣氛卻有點特別,有幾家店舖顯得精神奕奕。

「頭家,你換新招牌哦,很特別也,很有設計感哦!」,大大的笑容掛在阿坤現撈魚的頭家—阿坤伯緬靦的臉上,對面的店家老闆也忍不住多看了幾眼。這塊新招牌是《小招牌製造所》計劃之一,由設計師馮宇及林韋達分別為阿坤現撈魚、福家滴雞精、萬得獸肉號、阿妹仔鯊魚煙、鼎頂台灣肉類食品名產、宏富蔬果攤等六家商店設計的新招牌。新招牌設計不僅保留店家的特色,更傳達溫暖的人文情感,一股充滿設計活力的氛圍正在市場日常角落慢慢發酵!

種下一顆設計質變的種子在大直傳統市場_img_1

小招牌設計,顛覆一個招牌可能產生的改變

「傳統市場的攤販其實賣的不僅僅是食材,他們賣的是人,他們不需要招牌,因為消費者記憶的是位置和老闆,食材的品質等同老闆這個人,所以招牌對店家而言其實並不重要」馮宇回想一開始與店家接觸的過程,招牌的意義並未被深化出來,然而這正是設計應該介入日常生活的原因,設計讓招牌不只是功能而以,他是人的衍伸、是生活品味建立的開始。

曾任多本雜誌媒體創意兼藝術指導,並跨足品牌規劃與全方位設計服務領域的馮宇,對於此次與大直市場的傳統店家合作,壓力特別大,「這些店家都是勤苦打拼非常誠懇老實的台灣人,他們的意見不多,卻讓設計者責任更大,因為他們願意改變,我們要讓他們感受到設計不是只是好看而已,而是可以帶來改變的」。

種下一顆設計質變的種子在大直傳統市場_img_2

首度參與「小招牌設計」的插畫家林韋達在執行過程與店家更維持良好的互動,彼此還交換line帳號,可以隨時與店家溝通。「在傳統市場作生意其實是很辛苦的,高勞力的付出,與消費者搏感情的人情味服務,招牌在這裏並非像街區店家那麼的商業,應該是一種可以反應店主的性格與品質的」,林韋達回憶在設計「阿妹仔鯊魚煙」的招牌之際,以似鯊魚又似刀的圖樣來結合鯊魚煙販售的意象,還結合店主老公幫她畫的自畫像,用布招與書法融合的形式呈現鯊魚煙亦台亦日的美食形象。

種下一顆設計質變的種子在大直傳統市場_img_3

知識與美味同行,遠見請客西堤

一塊招牌的改變,可能改變店家對自我的看法,可能改變店家去自行美化空間,可能改變了隔壁店家原本慣性的開店態度,馮宇認為「這種重新思考—賣菜、賣肉、賣魚也可以很有設計美感的思維,我想其實才是小招牌製造所最大的功能與意義,也是身為一個設計者最大的成就 」。馮宇也期許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能為台北帶來更多深層的美感規範,「設計不能與人脫勾,回到人的日常生活中去認識需求,像傳統市場每個店家都有他們自己的know-how,設計必須回到這個Know-how從中找到美感規劃的可能。」

種下一顆設計質變的種子在大直傳統市場_img_4

插書家林韋達則認為消費者對美感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她呼籲假日如果有到大直市場逛逛時,別忘了抬頭看一下新招牌,給店家更多的鼓勵,肯定與關注將讓小招牌設計這個小小的美感種子,進一步擴散並改變傳統市場的生活美學風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