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想像這樣的場景:一個民眾頭頂酷陽,排了好幾個鐘頭的隊伍,去看羅丹的雕塑展,耐人尋味的是,他竟不知道羅丹是那一國人。
三年前,本刊曾針對國人的世界常識做了一份全省性測驗調查。當時的國際局勢迥異於今,舊蘇聯仍是由共產黨一統的大國。而彼時叱吒世界政壇的風雲人物戈巴契夫,還是西方國家等待蘇聯政治改革的所有希望。浪淘盡多少政治領袖,如今戈巴契夫無人聞問,起而代之的則是俄羅斯總統葉爾辛,舊蘇聯也已分裂成十幾個共和國。
為瞭解三年來國人對世界局勢變化的敏感度,本刊於今年七月份再度進行一次有關國人世界常識的調查,問卷的架構是以七十九年的調查為基礎,針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等常識性題目,設計出十三道問題。
政治類得分變化不大
總體而言,台灣民眾對國際政治現勢的瞭解,表現差強人意。和三年前做的調查相比,民眾政治類問題的平均得分並沒有太大變化,大都是四0%左右,低於經濟類問題,高於歷史、地理、文藝等類問題。
去年八月國內媒體最熱門的話題無疑是中韓斷交,延宕一年的雙方新關係架構協定,也在命運多舛的路途上於七月底簽署。雖然中韓多年來交往頻繁,雙邊貿易總額去年也達到三十四億五千萬美元,但是國人對韓國政情動態都知之甚稀。
今年二月金泳三就任韓國新總統,由盧泰愚執政的第六共和結束,然而肅貪成效斐然的金泳三政府,在受訪民眾心中並沒有太深印象,只有二九%的受訪者知道韓國在今年更換總統,更有二七%的民眾誤以為種族衝突愈燒愈熾的南非,在今年已換過國家元首。
調查結果可以隱隱看出,民眾的國際新聞常識是相當美國化的。有關美國新聞的問題,答對的比例都比較高;五三%的民眾知道今年美國曾出兵非洲索馬利亞,是所有政治類題目中答對比例最高的一題;這也可能因為在調查進行前不久,聯合國部隊砲轟索馬利亞,捉拿索國軍事強人摩加迪休將軍,民眾仍記憶猶新。花蓮地區在本題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全部受訪者都答對。
經濟答對此例最高
七月初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七國經濟高峰會議,是當時國際新聞的焦點,六二%的民眾並不知道國民收入居世界首位的瑞士,並非世界七大工業國成員。
經濟生活始終是民眾最熟悉的層面,在本刊兩次測驗中,經濟類問題答對比例都較高。三年前答對經濟問題的比例是四三%,今年的調查則高達五四.七%,居各類問題之冠。
世界常識所知或許有限,台灣民眾對世界名牌卻不陌生。七五.八%的民眾都能正確指出勞力士手表是瑞士產品,是所有題目中答對比例最高的一題。外匯存底居世界各國最高的台灣民眾對勞力士表情有獨鍾,台灣觀光團也經常到瑞士工廠,購買勞力士表;勞力士價值百萬的鑲鑽表「紅蟳」更特別受台灣人的青睞。澎湖縣雖然處窮鄉僻壤,但是所有受訪者全都知道勞力士表產於瑞士。全國七0%有錢人集中的台北市,答對的比例也有九成七。
據觀光局統計,國人出國旅遊人數逐年增加,在民國七十九年約有兩百九十萬人次出國,到八十一年則增為四百二十萬人次。由於出國風薵瑣x熱,國民對幣值的常識相對的應該寬廣得多。
以七十九年做的調查為例,只有四三.九%的人知道英鎊幣值較美元、馬克高;今年的調查則佐證了民眾對幣值觀念的改進,六成的受訪民眾知道港幣比台幣值錢,回答不確定的只有一三%。(赴港大採購也可能是影響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有近一三%的民眾覺得日幣比台幣值錢。
經濟類題目的成績,也凸顯出受訪者對歐洲事務的陌生。只有二八%的人知道歐洲唯一的狄斯耐樂園設在法國。
地理乏善可陳
地理類問題的結果,則頗堪玩味。國人出國觀光雖蔚為潮流,但民眾的地理常識都乏善可陳。而地理是所有各類題目中,受訪民眾表現最差的一項,平均答對率僅為二九.六%。
近年來紐西蘭成為國人觀光的熱門新據點,紐西蘭進口奶粉也火熱搶灘,但玩紐西蘭、喝紐西蘭奶粉並不表示知道紐西蘭在那裡,只有三六%的受訪者在利比亞、海地、紐西蘭三國中,正確答出紐西蘭位於南半球。
而在南斯拉夫分裂後,流血內戰無止息的波士尼亞,對國人而言更是陌生的邊土,僅有近二三%的民眾答出它在歐洲,而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它應該在非洲,是所有題目中,答錯比例最高的一題。
和三年前三六%的答對率相比,國人的地理常識不進反退。然而,地理位置的大搬家,似乎是世界各地的通病。美國雖瀕臨太平洋岸,但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指不出太平洋在那裡。如果每個人就所知的世界常識畫一張世界地圖,那麼每張圖描繪的世界將南轅北轍,大異其趣。
藝文有所進步
文藝方面的常識,受訪民眾的表現亦欠佳。以「亂」、「夢」等作品享譽國際影壇的導演黑澤明,受訪者並不算生疏,四四%知道他是日本人,也有四0%的民眾不確定他的國籍。
反諷的是,剛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的羅丹作品展,雖然創紀錄地吸引了近二十五萬人參觀,受訪民眾卻不知道這位法國雕塑大師的國籍,只有約三成的人答對此題,有近五八%不確定他是那一國人。台北地區受訪者的回答結果更令人汗顏,羅丹作品在台北展覽,媒體報導又汗牛充棟,但台北市都不是答對比例最高的縣市,只有四成左右的受訪者答對;反倒是避處最東南角的台東縣回答得最好,有近九成的人答對此題。
即使藝文常識略為遜色,民眾不需氣餒;調查顯示,比起三年前,國人的藝文常識已有所進步。三年前藝文類題目答對的比例平均僅二0%,今年則頗有揚升,達到三七%。
相較於其他項目,民眾歷史觀表現則屬平平。答對的比例約四二%,較政治經濟類題目低,卻較地理文藝類高。
整體觀察,民眾的世界常識比三年前稍高。三年前測驗結果,在十二個題目中,民眾平均答對四.六題,一千多位受訪者每人平均得三十九分。今年的測驗成績顯示,在十三個題目中,受訪者平均約答對五.五題,七百多位抽樣民眾每人平均得四二分。而在所有受訪者中,只有一人答對全部題目。
城鄉差距不明顯
各個縣市的成績落差頗大,但是城鄉差距並不如預料中明顯。測驗成果以澎湖縣;基隆市、台北市及花蓮縣表現較佳,平均答對比例都在五0%以上。尤其是不在台灣本島的澎湖縣,平均答對六一.五%,在所有縣市表現最突出。特別是羅丹國籍、港幣幣值高於台幣二題,澎湖縣受訪者均全部答對。但由於澎湖縣有效樣本僅僅占全部抽樣的0.八%,而其所有受訪者年齡皆在二0至三九歲之間,所以答對的比例偏高。
全省唯一不靠海的南投縣表現則較不理想,答對的比例只有兩成左右,但由於南投縣受訪樣本有三七%在六0歲以上,所以答錯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挖掘各地差異的有趣現象。東部地區民眾的地理常識較其他地區豐富,兩個地理類題目答對比例最高的地區都是東部縣市。政治經濟類題目則是北部地區民眾瞭解較多。而三年前在藝文類表現最出色的高雄地區,則失去三年前獨占鰲頭的優勢,在今年的文藝測驗中,落居第六。
在兩次測驗中,二十一縣市表現雖各有高下,但調查仍有一些不變的影響面向:年齡與學歷。
受訪者學歷高低與答對比例成正比。大學程度以上的受訪者答對比例為七成左右;高中以下受訪者只有二成八左右的答對率。只有在勞力士表為瑞士產品這一題,才呈現學歷愈低答對的比例愈高的趨勢。而大學以上程度受訪者僅占所有受訪民眾的一一.二%。
年齡高低則和答對比例成反比,年紀愈輕答對的題目就愈多。二十幾歲受訪者平均答對比例為五成,而六十歲以上的則只有二成四。在所有受訪者中二十歲階層的受訪者即占三一%,而三十歲階層則有二六%。
男女有別
不同性別的回答也提供另一種思考角度,男性受訪者除了在黑澤明的國籍一題答對比例較女性受訪者低0.一個百分點之外,其餘各題都較女性受訪者高。羅丹、黑澤明、狄斯奈樂園三題,男女答對的比例都差不多,而政治類題目男性答對率則明顯高出女性,由是觀之,女性對政治新聞仍有較男性冷漠的傾向。
地球愈變愈小,世界愈來愈近,當台灣正為積極走進國際社區努力不懈時,是不是曾經反躬自省:對於這個我們拚命想衝進去的地球村,究竟是瞭若指掌,抑是瞎子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