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務正業,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我是台大獸醫系的學生,是個不務正業的學生,也可以說是個假掰的文青。」他是簡維萱,在一開始的自我介紹,就道出不同以往的印象,你可以從他的字句中知道,他不只是個學生,更是有著自己想法的人。他是為跨領域作家,從公共議題到性別到專訪,擔任聯合報線上名人堂寫專欄、女人迷撰寫影評性別相關的議題、甚至是群眾募資相關的討論及專訪,從去年二月至今,已有28篇文章,高達700000瀏覽人次。
有你的關心,會變得不一樣
寫作主題則是社會議題為主,在撰寫文章上,必須讓自己開始關心,寫到自己覺得重要,才能讓別人感受到重要。就像是一種行銷的概念,但不是販售服務或是商品,而是行銷自己的理念。讀者在生命中的困境,作者必須釐清,找到正常的溝通方式及呈現模式,並與生活達成連結,才能讓人有更深的感觸。尤其在公共書寫上,不能使用過深的專業術語,知識含量過高會造成民眾的反感;如何用好的理解方式呈現,達到傳播的效果,則是一大難題。公共寫作的一堂課,讓維萱走入跨領域作家的開端。當時曾經一份作業,讓學生必須在公共論壇上投書,因此被聯合報的主編看上,邀請我開始寫專欄。起初感到困惑及遲疑,「我真的有這個能力可以完成嗎?」感到十分慌恐。
「你是一個可以寫的人,你寫的東西可以感動人,能夠正確把自己表達的東西寫出來。」修課老師的鼓勵,讓我踏入寫作的世界;現在寫作成為我生命中的主軸,但也陪伴我很重要的位置。
你想說的、你想表達的、讀者所理解的
文章的溝通十分困難,尤其在網路上寫作又會受到不同的人抨擊;有時候就像是一個平行的世界,無法理解為什麼別人無法理解。然而作者想說的、想表達的、以及讀者所理解的,三方面必須達成交集,才算是一篇成功的文章。有時候網路就像是這個社會一樣,多的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人。
印度的哲學家Jiddu krishnamurti曾說過:「如果你只是任意做一些你喜歡的事,那並不是你真正愛做的事。發現你真正愛做的事,需要很深的專注力及洞察力。不要從謀生的角度開始做一件事,如果你發現了自己愛做的事情,你自然就會得到謀生的工具。」這一路上維萱不斷的迷路、繞路、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方向,在以前或許覺得寫作是敏感的,但從來沒想過現在的自己可以做到這樣子的成果。這些迷路和繞路,或許想做的事情看似困難,然而把專業帶出專業,讓社會貼近社會,在維萱身上,你可以看到更多的徬徨。
徬徨才是最可貴的部分。現在社會太多堅定,我們身處青年的時候,重責大任的時候,如果可以感受到徬徨憂鬱不安,甚至後悔、負面情感才是真實的。如果你真的想成為偉大的人,真正的生活,不在他方,而在徬徨。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天維萱在交點的分享吧!
(交點故事人:廖小強)
喜歡背包上肩感受土地的溫度,用文字記錄人事物的故事,現今經營Facebook「練習去旅行」專頁。
專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