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七大工商團體面試未來總統的論壇,12月22日首先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率先接受提問。
針對蔡英文的回應,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則給了80分,他表示:「蔡主席回答地很具體、切確,剩下的20分是要看後來能否真正達到她所規劃的藍圖。」另外,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則打了90分以上的高分。
其中工商界最在意的五缺問題,蔡英文皆提出應對政策。
如缺電議題,她強調,未來執政後,目前執行中的電力相關建設將如期推動,期許至2026年台灣電力將達到「淨增加」。另外她也提出了「時間電價」制度,未來在尖峰時段,除了將實施差別電價,產業界也將用「競價」的方式取得電力,引導企業進行產能調節,將部分產能移轉到非尖峰時刻。
這次七大工商團體與總統候選人對話,由工業總會統籌規劃,集結商業總會、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工商協進會、電電公會與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等,一共拋出了「13個提問」,針對台灣未來前途,就兩岸、經濟、科技、環保、能源、勞資、金融、財稅、創新與住宅等議題請命。
企業心聲:台灣五缺 加上缺德
第一場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12月22日打頭陣,親民黨宋楚瑜隔天登場;國民黨朱立倫則在12月29日接受提問。
而論壇開始前,當蔡英文一進入會場,提前守候在場外的抗議團體「工鬥連線」則大聲對著蔡英文呼喊:「假改革、真獨裁!」成為整場的一小插曲,唯蔡英文幽默以對:「這代表,我要接受的不只是工商團體的面試,而是全民的面試!」
至於工商界的提問方面,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則首先訴出了產業界的憂慮。
他指出:「台灣自今年2月起,出口已連續第10個月下降,而11月出口更衰退16.9%,為近6年來最大減幅,令產業界最擔心的是,台灣都在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問題,這都已經導致整體投資環境極速崩,偏偏當前又處於政黨惡鬥,使得台灣再陷入『缺德』的困境。」
針對產業轉型 蔡英文說:台灣太依賴出口與大陸
對此,蔡英文回應,現階段,國內產業太仰賴出口、也過於偏重資通訊產業、而且停留在代工模式、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另外,現有的產業沒有提升,新興產業又無法接續成為重為主流產業。
蔡英文指出,過去台灣在經濟產業政策上,沒作好系統化的整合,她提出了「燒柴理論」──柴若一根根燒,火無法燒得旺,而未來的政府,應該要先架好柴火,才能燒得旺。
因此,她表示,未來執政後,經濟的發展目標將著重「創新、就業、分配」,就是讓產業創新升級,以創造企業利潤、塑造更好的就業環境,以讓勞工薪資提昇。
至於企業界最在乎的「五缺」,在缺水方面,蔡英文說,「現在台灣並不是缺水,而是缺乏水資源的管理。」她表示,所以未來執政後,會先作好地下水戰備警網,作好水資源管理,對於遠海工業區和科學園區的用水,開發出多元用水的管道。
針對缺電蔡英文說:台灣不缺電
至於缺電方面,蔡英文也認為,台灣的問題不是缺電,而是缺乏對電的管理。她承諾,目前現有台電規劃或執行中電力建設,持續推動執行,如林口、大潭、通宵等電廠,一但如此,到了2026年台灣的電力是會淨增加的。
她同時強調,民間有許多氣電共生廠,未來修改電業自由化,讓電力可以就近供應給附近工業區,亦可解燃眉之急。而開發再生能源也是重點政策,尤其在夏季用電高峰時刻,正式太陽能供電力最強的季節,可望也能對全民用電有所助益。
對此,工商團體則提出建言,希望蔡英文能在再生能源還無法全面解決供電問題前,得將核能列為選項,她則認為,大家都低估了核能後處理的成本。
針對電價 蔡英文說:我的意思不是不漲
另外,蔡英文進而主張推動「時間電價」,也就是在用電尖峰時刻實施差別電價,產業界則以競標的方式取得用電,希望企業配合進行產能調節,能將部分產能挪移到非尖峰時段,以平均用電流量。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外界傳言,蔡英文主張十年不漲電價,她則澄清:「我的意思不是不漲,而是在相關電力發展技術成熟,而且節能又推動得宜後,用電在基本度數下不漲價,並不是全面不漲價。」
而向來讓企業最困擾的「缺工、缺人才」問題。蔡英文表示,企業界應該要思考彈性運用人力,如退休人才的運用,而政府也將全力將台灣打造成為一個吸引外來人才的舞台,如建立良好的簽證制度、技術入股和分紅制。
至於談到培育下一代人才,蔡英文強調未來要走「產學雙軌」制,以縮短學用落差,教學內容則著重培養孩子的數位、想像、創意、領導能力,如此一來才能符合未來的產業需求。
最後提及解決缺地問題,蔡英文表示,執政後,將全面盤點閒置土地,尤其是科學園區、工業區,而且中央也與地方協調,釋放出合宜的土地。遠期則會進行國土整體規劃,但這得要不破壞農業生產和生能保育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