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聖誕節 Christmas,不管你身在何處,都會看到相似的景象。
百貨公司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把裡裡外外打扮得充滿聖誕味,吸引遊客和消費者駐足。上圖是紐約市的百貨公司櫥窗。
聖誕樹也是過節不可缺少的裝飾。在美國,大部分家庭會到大賣場買棵聖誕樹,台灣人雖然沒有這習慣,公共場所也經常擺棵聖誕樹。上圖是美國白宮前的National Christmas Tree國家聖誕樹。
除了聖誕樹,聖誕節有個最重要的人物,不是耶穌, 而是聖誕老公公。美國各地的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在12月份都會舉辦跟聖誕老公公合照活動,家長們帶小朋友排隊跟聖誕老公公見面。
對有些小朋友來說,跟聖誕老人面對面是美夢成真,但也有較小的孩子看到不認識的老人嚇得大哭大叫,家長如何安撫都沒用。
聖誕節理應紀念耶穌的誕生,卻跑出一個聖誕老公公,有人想過為什麼嗎?這位面善的老人Santa Claus與Christmas到底有啥關係啊?
西元270年,尼可拉斯誕生於羅馬帝國的Patara(今日為土耳其的一部份)。信仰虔誠的尼可拉斯從年輕時就喜歡幫助不幸的人,後來當上主教,積極救助窮苦,被封為聖徒(saint)。他在西元343年12月6日過世後,有關他行善的事蹟和奇蹟在歐洲各處流傳。後來到了西元十六世紀新教崛起後,關於聖尼可拉斯的傳說漸漸不受歡迎。不過在荷蘭,小朋友仍會在每年12月6日前一晚把鞋子擺出來,希望隔天會收到聖尼可拉斯的禮物。十八世紀荷蘭人移居美洲大陸時把這些習俗帶過去,荷蘭人口中的Sinter Klaas 漸漸成為 Santa Claus,送禮物的習俗也跟聖誕節相結合。
1822 年聖公會牧師Clement Clarke Moore為家人寫了一首詩,叫做「聖尼可拉斯的拜訪 A Visit from St. Nicholas」,內容將聖尼可拉斯描述成一個由馴鹿伴隨、爬煙囪送禮物、會在天上飛的奇幻人物。這首詩出版後大受歡迎。1881 年漫畫家Thomas Nast 根據Clement Clarke Moore的詩,畫出一個身穿紅衣、一臉白色鬍鬚、背著玩具袋的快樂肥胖老人,這個形象正是今日聖誕老人外型的由來。事實上,古時候的St. Nicholas是一位身形消瘦、深色肌膚的希臘人,跟大家熟悉的聖誕老人相去甚遠。
聖誕節在資本主義的炒作下早就變成一個銅臭味極濃的節日,美國人為了買禮物絞盡腦汁頭痛不已。大家都變成很不情願的聖誕老人。
千萬別忘了,聖誕季節在國外是個家人和朋友相聚在一起的時節,不是情人節也不是狂歡節喔!
當然更要記得,Christmas是個宗教節日,雖然說耶穌的誕生並不是在12月。(聖誕節的由來請見此)
作者簡介:
阿甘旅居美東,曾擔任美國公立中學教師七年,目前從事行銷工作。著有《阿甘老師的美國大冒險》(天下雜誌) 與《優秀教師的職場修練手記》(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並發表過多篇美國教育政策相關文章。閒暇之餘, 阿甘喜歡四處旅遊,和朋友體驗美國文化與生活,目前為止,阿甘已經拜訪超過四十個州,正朝著五十州的目標邁進。
更多文章請至【阿甘的美國大冒險】//【阿甘的美國大冒險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