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科技/四不像,三不管

李家維
user

李家維

1993-06-15

瀏覽數 10,600+

科技/四不像,三不管
 

本文出自 1993 / 7月號雜誌 誰在乎台灣?

拜台灣經濟發展之賜,我們的博物館行業突然興起,數年內,三座國家級博物館將次第完工,而硬體規模之大,較諸世界各主要博物館都毫不遜色。但是面對龐大而又空蕩的蒐藏庫,年輕研究員的心情是複雜極了。

物的蒐藏是既為展示教育,也為長遠的學術研究做基礎,這是一個博物館的命脈,但在這方面我們起步太晚,遠遠落後了。英國自然史博物館有七千萬件蒐藏品,美國自然史博物館有一億件,而我們努力了六、七年,勉強湊了二十萬件,道數字已是全台各館中的首位。

滄海桑田毀於一旦

台灣地處板塊邊緣,數千萬年來劇烈的地質活動形成了複雜獨特的生態環境,現生生物豐富又多特有種。台灣曾與大陸直接相連,成群的淮河象、野馬、水牛和四不像等馳騁其間,部分遺骨成了化石後,散落在嘉南河谷和澎湖海溝。這麼個小島可是個生物資源寶庫,也是世界生物地理學的主要研究點。

這些年來,科博館的研究員們和時間競賽,他們深入各山區採標本、敲化石,都也常帶回一身的無奈,原始林遭不法業者濫墾濫伐、農藥從山地果園、高爾夫球場流入河川,再加上不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廢氣,前仆後繼將我們的原有生物趕盡殺絕,大自然億萬年來滄海桑田的紀錄毀於一旦。

不法行為猖獗,顯示的是執法不力、公義沉淪,同樣令人痛心的是法令不備私立法無望。這得由化石談起。

去年在嘉義有人雇怪手挖開了公有河谷地,採得成堆的象牙、牛頭化石,準備銷往日本,這是一批極為珍貴的標本,它們曾是台灣先民的伙伴,也是台灣史的開端,但對這樣的破壞竟找不到主管機關做出因應措施,因為法條上從不曾出現古生物化石這個名詞。儘管現今本土意識高漲,如此非關國計民生的話題竟是激不起任何漣漪。

為了慶祝今年八月一日科博館全館落成,我們聯絡了大陸天津、黑龍江及重慶三個自然博物館,準備辦個中國恐龍特展,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問題於是上了檯面。教育部邀集學者、官員開了幾次會議,界定古生物非古文物,所以他們管不著;文建會說這和人不相干所以也管不到,就推給了農委會;農委會的立場是負責現生生物,而這批標本死得太早了。但是大家又都不甘心讓經濟部以商品管理,於是成了無頭公案,最後勞陸委會的駕,暫批給教育部去訂個管理辦法草案。會是一個個的開,一屋子滿臉困頓的官員似乎也要化為石了。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大學裡的實驗若是空有先進的設備,缺了熱忱的教師和勤勉的學生是發展不了的,而博物館若僅具雄壯華麗的建築,沒有成熟的社會制度配合,也一樣不會有前景。許多人認為博物館是國家文明的象徵,因此我們花了鉅資興建世界級的大博物館,但同時也為世人設了個直接檢視我們社會的明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