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歷史的大學校園裡,有一半原住民血統的女教授瓦拉斯加基斯喜孜孜地說:「這個周末我們要開經濟高峰會議。」
不過,可別一廂情願地以為這是工業大國之間的經濟會議,瓦拉斯加基斯所說的是加拿大原住民經濟高峰會議,會議主題正是加拿大原住民共同努力的方向--經濟發展。
從駕雪橇到駕飛機
四月初,在加拿大雇用移民委員會(Canadian Employment ImmigratiOn Commitee)資助下,加拿大原住民的菁英在蒙特婁近郊召開經濟高峰會議,討論如何針對原住民日益升高的需求,訂出原則,使聯邦政府補貼的錢能藉由原住民組織,確實用到保留區,高峰會議並將提出五年計畫引導資金流向。
在蒙特婁機場,克里航空(Air Creebec)的櫃台因為沒有飛機起降而空無一人;但是在夏季,克里航空是到魁北克最北之地必乘的交通工具,由原住民克里族經營,業務蒸蒸日上。拜原住民航空事業之賜,已經有些原住民從駕雪撬轉為駕駛飛機,目前克里航空一五%的駕駛是原住民。
三月底,原住民組織在溫哥華召開第二屆原住民商業會議,比起去年,今年議題更國際化--如何拓展國際市場。出席會議的有二0%是想和原住民做生意的非原住民企業。
台灣也是加拿大原住民看好的市場。五月中旬,國家公園、文建會就接待一批加拿大原住民企業組成的考察團,家具、農產品、原住民藝術都是他們促銷的產品。
和世界各地情形相仿,約占加拿大人口三%的加拿大原住(主要是印地安人、原稱愛斯基摩人的印紐人和美諦斯人),仍是加拿大社會上居於劣勢的族群,就業率、升學率、嬰兒夭折率、平均壽命都比白人落後。吸毒、走私香菸、酗酒,自殺更時有所聞。
「加拿大每年都花很多錢援助第三世界,可是自己境內就有第三世界,」加拿大原住民商機會議經濟和企業發展部門副總裁史考特.史密斯說。
但是近二十年來,加拿大原住民正逐漸走出第三世界的陰影。
土地所有權帶來轉機
據估計,加拿大原住民企業已有一萬五千到兩萬家,多數做的是小生意,平均員工六人,一半以上成立不超過五年,過半資產在五十萬到一百萬元加幣之間,許多仍是地方性企業,以建築、運輸、流通和零售業為主。
康闊底亞大學教授瓦拉斯加基斯分析:「加拿大原住民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為土地所有權和經濟地位提升而來。」
在土地所有權上,多年協商的結果,目前已獲承認的原住民土地有一萬平方哩。原住民從中得到的金錢補償動輒以億元計,例如石油公司支付四億五千萬加元權利金給亞伯達省的印地安人;在二00三年前,聯邦政府要付十億加元給住在北極圈內的印紐人等。補償金多數是撥給原住民團體,而非個人,有些補償金後來成立了信託公司、航空公司、投資公司,再為原住民錢滾錢。
原住民投資及貿易協會評估,如果原住民聲請的土地所有權都得認可,原住民擁有的土地將廣達三、四十萬平方哩,占加拿大國土面積一0%。從中得到的金錢報償將難以估計。
魁北克一家代表九個保留區的文化交流機構的總幹事瓊.羅伯森則認為,加拿大政府協助原住民成立健全而強勢的組織,也是原住民展現生機的重要因素。
原住民組織以「第一國家大會」(Assembly of First Nations)為首,其下涵蓋全國六百多個部落,部落各有酋長,全國地位最高的就是第一國家大會的大酋長,此外還有各種中小組織,如促進物暢其流的合作社(特別是為住在極北的原住民運送生活物資)、投資公司、信託公司、文化交流公司等,使原住民可以為自己謀求福利和發展。
加拿大政府也為原住民編列龐大的預算,估計每年補貼原住民經費約四十億加元。一九八九年並開始執行為期五年的加拿大原住民經濟發展計畫,中央政府將補貼八億七千萬加元。
欠缺管理和創業技巧
然而對傳統經濟活動以打漁狩獵為主的原住民而言,最欠缺的是管理和創業所需的專業技巧,這也正是原住民日後發展的關鍵。
加拿大原住民商機會議經濟和企業發展部門副總裁史考特.史密斯本人就是一個例子。
史密斯在加州長大,十二歲回到加拿大,在保留區受教育,做過成功的保險業務員,一直想創業,卻因為沒有人際網路很快就破產,等重起爐灶時,加拿大原住民商機會議提供他可以做生意的企業名單,他傑出的生意點子很快就變成北美數一數二的碎紙公司。
史密斯訴說自己的經驗,「在保留區長大、受教育,沒有企業的模式可以學習,也沒有做生意所需的人際網絡;成功的原住民創業經驗,可以給人希望,讓原住民告別酗酒、吸毒……等模式。」
透過企業訓練是培育人才另一種方法。四年前,原住民商機會議開始辦理企業見習計畫,先選出合適的原住民到企業見習,見習期間政府提供補助給雇用原住民的企業,企業也有專人輔導原住民適應企業生活,至今已有四百人次,而且有七0%的見習生期滿後仍在原單位工作。
互助組織是學習獨立經營的另一種型式。
蒙特婁城外的新魁北克合作聯盟是十二個保留區原住民的互助組織,已有二十多年歷史,主要業務是把保留區內原住民的工藝品運到外地銷售,再把原住民所需物資北運,賺的錢由保留區分紅。去年營業額二千五百萬加元。
城郊倉庫裡,室外是白雪飄飄,室內水果、青菜、西瓜、可樂、待修的電視、自行車,堆積如山,貨品冬天要由飛機運送,夏天則韋船。運回來的多半是原住民的工藝品,尤其是肥皂石(soapstone)雕,開始時一年賣三十萬件,最多時賣三百萬件。
自我意識覺醒
白人勃納小時候在北方長大,大了很自然就為原住民工作,他指出,「合作聯盟是少數原住民可以說是自己擁有的東西,多少代表了一種希望。」有一天能把合作聯盟交還給印地安人經營,則是他加入時的心願。
銀行家也不能忽視原住民的經濟力。
蒙特婁銀行和加拿大皇家銀行都在保留區內成立辦事處。蒙特婁銀行為了加強對原住民放款,更成立「原住民企業領袖圈」,邀請社經地位高的原住民出任委員,向銀行做是否放款的建議。
英屬哥倫比亞電力公司每年都送主管到原住民保留區內上課,讓主管瞭解原住民文化,減少接觸時的摩擦。
經濟地位提升,已使加拿大原住民意識普遍覺醒,承認自己有原住民血統的人愈來愈多。
最近調查顯示,自認有原住民血統的加拿大人五年內竟然成長四一%,遠超過人口增長率,恐怕不得不歸因於原住民地位提高和意識覺醒。
以政府撥給的補償金為基礎,加拿大原住民正一步步建立自己的企業王國和尊嚴自信。原住民創業先鋒--克里航空現在正在十所飛行學校培養人才,計畫五年內建立一支全數由原住民組成的駕駛機隊。
克里航空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而已。加拿大原住民真的要飛出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