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史艾爾:環境不會自己改善

賓靜蓀
user

賓靜蓀

1993-06-15

瀏覽數 11,700+

史艾爾:環境不會自己改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3 / 7月號雜誌 誰在乎台灣?

德國綠黨起源於三個社會運動--和平運動、女性運動、生態運動。生態運動開始時的重點是反核。當時有很多活躍的市民運動「但是大家很快就意識到,議會外行動固然重要,但也不應放棄法治國家和議會民主提供的合法手段。由於政黨法規定的組黨條件,非常嚴格,好像一件緊身衣,而將不同的運動和團體聯合起來,也需要很長的過程。因此生態運動該不該組黨,經過很長時間的討論,結果決定組黨。

從今天的角度看,我們一方面有綠黨,一方面有活躍、獨立的環保組織,如綠色和平組織、羅賓漢、環境及自然保護聯盟。這些組織是跨越政黨的,但他們的主張,很明顯地,和綠黨相近。

我們不能說,整個生態運動有那些成就,但它確實讓大部分德國人對環境問題有相當的自覺;可是不可諱言的,德國在某些範圍的環境問題,卻日漸嚴重,例如,空氣污染的程度減低,但由於小型汽車數量大幅增加,排放二氧化碳廢氣量都大大提高。

綠黨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就,就是逼使其他政黨也要注意環保問題。一九八三年綠黨第一次在聯邦國會中,提出環保建議和主張時,還被其他政黨取笑。幾年以後的事實證明,如果那個政黨不在環保事務上採取立場、發展對策,就表示他們落伍了。

對準原因下藥

雖然其他政黨也提出環保對策,但和綠黨的政策有相當差異。他們常主張環境可以修理好,但綠黨的立場都是要對準原因下藥。譬如,聯邦環保部長特普弗表示,汽車裝上觸媒轉化器,就可以減少空氣污染。但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限制交通量的增加,根本應該多用大眾交通工具,少用私人汽車。或者像核能問題,我們始終認為,在核能廢料處理方式不明確前,使用核能是不負責任,因為會使危險發生的機率增加。

很多年來,綠黨內部對於可以和經濟合作、妥協到什麼程度,有很大的衝突,所幸今天這類意識型態的差異已不存在。這類異議一方面在意見形成過程中,有很大的貢獻,另一方面,在同一黨派中產生這麼強烈的不和諧,削弱了共同的強度。

八0年代德國許多民意調查中,環保問題都被列為最重要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到人人都可以察覺、不能忽視的地步。一般大眾對環保的合作意願相當高,但是大眾對環保的要求,都經常被多數的政治家排除。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今天綠黨在會議中,仍是少數,經常要面對疑問或衝突,而政策由提出到被接納,也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但是我們不會因此氣餒,我們會一直提出具體建議,因為我們不相信,環保問題會自己改善。

(賓靜蓀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