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綠黨才正式成為歐市會議的一個獨立黨派,過去它是和其他小黨結盟。我們就像大部分議會政治中的反對黨一樣,雖然可以公開發表意見,可以提出很多建議,但在議會中就很難獲得多數同意,在高層次的歐市委員會、歐市部長顧問委員會中,也是如此。
有時我們的建議被接受,但也被修改。譬如,在社會福利方面,我們建議保障最低工資「歐市部長顧問委員會就此向各國提出原則,但卻沒有規定一定要遵守。
歐市目前在能源、垃圾、交通的政策,令人很不滿意,因為荷、比、盧和德國,有較高的標準和規定,但在英、法和南歐各國都較低;而且各國的環保意識和各國政府做環保的預備程度也不同,要制定一個共同標準,非常困難。
不過,歐市是一件還在發展、尚未完全定形的作品,應該將高標準國家的條件帶進來,這樣會產生積極作用。因為你總不能讓一個環保做得好的政府回去勸告國民,不要做得那麼好吧!
在歐洲目前普遍經濟蕭條、失業率急遽升高的情況下戶我們建議借用歐市現有的結構性基金(五百億歐洲共同貨幣),去幫助地區性的企業或公共工程,增加地區的就業機會,而不是去幫助工業界,如現在也陷入危機的汽車業。
我們認為歐市應該有一共同的環保性工業政策。應該強迫每個工業提出生態影響負債表,證明它的產品和企業不會傷害環境,藉此激發企業自己在環保上競爭。因為在消費者層面,「對環境無害」已經是商品品質的一個標識了。
生態取向的經濟政策
歐市也應該建立一個高度生態取向的經濟政策,透過徵稅、限定產品數量等立法方式,改變企業和產品的結構。今天在歐市境內,仍有工業將產品拿到社會條件較差、環保法令較鬆的地區製造,價格當然比較低,這種競爭是不許可的。
我們也建議徵收生態稅,對某些特別會污染環境的產品或能源徵稅,例如石油、煤、核能。他們的價格變貴了,大家都寧願用別種能源。生態稅是一種引導稅,短期、定期用在固定產品上。徵收到的稅款,部分要用在幫助第三世界國家改善環境結構,讓他們不要外銷熱帶雨林的木材。
目前,能源稅是美國總統柯林頓預備做的政策之一,這對歐市有好的影響。
環保規章一定要搬上國際舞台,由歐市、美國和亞洲的工業國家一起談,一起處理。環保必須在國際層面做,且每個國家都要做,只有單方面的努力,無法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
(賓靜蓀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