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適性:擇我所愛,找到自信

臺中教育的心里程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5-11-12

瀏覽數 20,200+

適性:擇我所愛,找到自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回想一下我們受教育的歷程吧:上不完的課、寫不完的作業,想要畫畫、卻被逼得必須把時間花在補習上,進了大學卻發現自己並不適合走學術路線,結果學非所愛,變成學非所用…….,如果這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學習寫照,我們希望這種循環可以到此為止。

星期五的下午,上石國小的孩子開心地走進全國首座「積木教室」,因為今天要動手設計鐘擺,負責上課的陳老師先向同學說明鐘擺的物理原理,接下來就是同學分組動手操作,整堂課,同學瞪大了眼睛聽老師說明,專注的情形,連老師都驚呼難得。

多元入學,擇我所愛

將玩積木結合課程設計,是「積木教室」的特色,全校從幼稚園到六年級都有機會上,這堂課讓孩子們除了課本知識的研讀吸收外,更能藉著動手操作與思考的過程,學習與人共學、討論、腦力激盪;同一時間,在荷蘭的一個小學教室,孩子們正興高采烈把積木和彩色版營造成羅馬時代,準備上演羅馬時代介紹,而前一晚,孩子們還在為找羅馬文化,積極在圖書館裡討論,包括羅馬時代的衛生系統議題。

學習不是死背,而是必須和生活相結合,透過廣泛地學習,找到自己擅長與喜愛地項目,就像學習鐘擺和認識羅馬時代,都可以用玩積木的方式,取代死板板的閱讀。

為了改善學非所愛、所用的問題,教育當局近年來實施了多元入學方案,雖然好像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帖良藥,但如果這個環節中的資源不足,仍然難以達到預期目的,臺中市政府看見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結合產官學界資源,並且改善師資和設備,就是要孩子發覺自己的興趣,適性發展。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同一條學習之路。」林佳龍長年關注教育,對這種事看得太多,其實很心疼,「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強迫他們走向同一條路,埋沒孩子本有的特質,是相當可惜的。」

為了讓孩子提早在教育這條路,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政府推出致力提供三條適性大道,包括:大專教育、技職再造、產學合作,希望透過整個產官學的資源,幫助孩子發現興趣所在、能力所及、生涯規劃,提早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定位。

而臺中市政府對於技職教育更是重視,去年對於國中技職教育課程投入逾三千萬,在學校設立十個職群,包括機械、動力機械、電機電子、食品、餐飲、農業、商業管理、設計、美容美髮、化工等,讓孩子從技職課程裡,瞭解自己的性向,還舉辦高中職和國中博覽會,就是要讓所有孩子選擇他所愛的學校!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等待,是最好的心態

適性:擇我所愛,找到自信_img_1

林佳龍說,想要培育快樂自信的下一代,我們的責任,就是提供最適合每一個孩子成長的環境,全力支持、全心參與,接下來,就是讓時間來觸動他成長的契機,「我們做大人的,常常要求孩子要有立竿見影的成效,其實那是不好的,任何植物都需要時間成長,更何況是學習這件事。」林佳龍以自家老大為例,說自己第一個孩子在小時候因為學習,所以他們聽了老師的建議,讓孩子晚一學年上學,但讀到國中時,老師又發現他學習得不錯,又建議他跳級,「當我們種下一顆種子時,誰也不知道最後會長成什麼樣,我們大人要做的,就是提供最適合這顆種子生長的環境,然後等待他長成。」

父母對孩子的投資,不求回報,所以,臺中市政府對孩子的投資,也是一樣。顏慶祥感性的說,「學校教育的進度,不盡然符合孩子學習的速度;學校教育的進路,不盡然符合孩子生命的寬度。」因此,儘量提供多元環境,增加孩子對各領域碰觸的機會,目前全國技藝班數量,臺中第一,正是在這樣的關心下產生的結果。

另外一項重大投資是5年50億元經費,推動就近入學、高中職社區化與優質化計畫,今年三月,龍津國中改制為完全中學後,成為臺中市第10所市立完全中學,從興建教室丶改善設備到公車增班,目的就是要讓在地學生不要再舟車勞頓、跨區就讀,同時也減少家長經濟及心力上的負擔。當然,還有一校一特色、資賦優異學生也有管道縮短修業年限、托育一條龍等政策同時並進,林佳龍開心的說:「孩子是城市的未來,也是產業轉型和創新生活的動能,我希望這些改變可以讓孩子展露笑容,找到自我,同時更成為城市進步的曙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