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記者聯誼會提供)
11月7日馬習會於新加坡完成歷史性的一刻後,隔天一大早,新加坡各中文與英文媒體,也都以頭版大幅報導這歷史性的一刻,可見新加坡以身為兩岸談判的第三地為榮。
例如:新加坡第一大報《海峽時報周日版》以頭版方式報導馬習歷史性會面,並在A9、A10兩版大篇幅處理。頭版報導不但詳細描述馬、習兩人握手與會談場景,更點出兩人領帶一藍一紅,分別象徵著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巧妙安排。
A9頭條則以「言談熱絡,但各執一方」(Warm words, but both stand their ground)的標題,為這場馬習會成果定調。
文中指出,馬習的歷史性會面,被視為兩岸關係往前邁步,惟雙方之間缺乏實質承諾。雙方表面上氣氛友好,言語之間也相當熱絡,但實際上無論是海峽兩岸的哪一位領導人,立場都沒有退讓一分。
例如,馬、習兩人皆明言同意,九二共識是雙方互動的重要基礎。不過,在此前提下,習近平強調的是一個中國原則。而馬英九則對習近平當面表示,所謂的九二共識,指得是一中各表。
因此,這場領袖峰會或許充滿象徵意義,但卻少有實質成果。不過部分評論家仍稱,這對於兩岸的長期政治整合,仍極具重要性。
(圖說:11月8日《海峽時報周日版》A9頭條則以「言談熱絡,但各執一方」(Warm words, but both stand their ground)的標題,為這場馬習會成果定調。)
星國另一大報《聯合早報》也在頭版上方用1/3版面,報導了兩岸領導人81秒的歷史一握。相關報導共採用兩個全版及兩個半版,多達15篇。
《聯合早報》第八版全版報導重點為學者評論,標題引用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教授的看法:「九二共識,進一步升級」;楊開煌解讀指出,「馬習會把兩岸的九二共識,升級到國際的九二共識」。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馬英九有過多的政治讓步。
文中亦引述中評網報導韓國學者的看法,指出馬習會值得是未來兩韓領導人學習。
(圖說:11月8日《聯合早報》第八版全版報導為學者評論,標題引用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教授的看法做為標題:「九二共識,進一步升級」)
第十版並以全版刊出馬、習致詞全文,以及民進黨總統選人蔡英文的聲明。第十二版則以半版篇幅,專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該文指出,新加坡扮演「小國大外交」的角色,顯示星國與兩岸有很強的政治信任。
另BBC中文網則特寫馬習會讓在場人士體驗到截然不同的兩場記者會。首先舉行的大陸記者會,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主持,習近平本人則缺席。會上僅接受新華社、香港中評社(中國評論通訊社)及台灣《旺報》等三家中國官方直屬或友好媒體提問。
而緊接其後舉行的的台灣記者會,則是由總統馬英九親自披甲上陣。馬英九在記者會上不僅總共回答了中港台媒體的十多個問題,甚至還當場叫得出熟識記者的名字。這個插曲還還引發北京《環球時報》透過微博質疑,台灣方面的記者提問也是事先安排好的。
這種難得一見的政治人物與媒體記者私誼,以及陸媒對記者會生態的刻板認知,更凸顯兩岸媒體業的思惟大不同。
(圖:馬習會記者會現場/攝影:張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