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打開社會學之眼,在偏遠小島上做創意設計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用設計力改善社會13.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user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2015-10-28

瀏覽數 12,600+

打開社會學之眼,在偏遠小島上做創意設計
 

想像一個像小說《魯賓遜漂流記》或電影《藍色珊瑚礁》那樣的小島,寧靜、偏遠,人跡罕至。有天,一群設計師來到這個地方,他們沒有錢、沒有資源,也沒有人認識他們。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設計,可以讓島民們的生活過得更快樂?

這個難題,正是蘇格蘭格拉斯哥藝術學院教授Gordon Hush的學生們所面對的課題。因應2015臺北設計城市展的邀請,Hush來到台灣分享他的經驗,告訴我們社會學如何協助設計師處理未來世界的挑戰。

社會學背景出身的Hush指出,在這個不停變動的社會,設計師的任務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創造一項作品,而是必須設計一套系統或制度,以成就人們所需要的生活方式。但目前學院裡的教學並不足以讓學生們做出這樣的設計。當代設計師必須細膩的觀察、了解人類的行為與社會的演進。他們不只是為人民而設計,而是跟人民一起設計。他說,「要做社會設計的學生,我們不會像傳統設計學校一樣強調技術的重要,而是教他們與人互動的方式和社會意識」。這些「社會意識」的教學近似於傳統社會學方法的訓練,例如仰賴實地訪查的田野調查、參與觀察,或者注重「問對問題」的訪談研究法等。因此,Gordon的學生並不特別學習技術,而是在一個個專案計劃當中學習社會設計的實作。其中一項成果,就是「小島上的物件交換平台」。

這個叫做Cocowsay的小島在蘇格蘭外海,島民人數84人。當Gordon的學生到達當地時,他們並沒有任何硬體上的資源可以改變島上的建設。因此,他們思考著,要如何用創意讓居民們的生活更豐富、更美好?在當地關鍵報導人的協助之下,他們慢慢的融入居民的生活,理解居民們對於當下生活的想法。有些島民很滿意當前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則認為島嶼位置太偏遠是個問題。例如,有小孩的家庭必須把孩子送到蘇格蘭才能就學,因為當地沒有學校。學生們當然無法保證當地可以蓋小學,但他們想出了一種不花錢的方式,讓所有島民享有的資源增加。這項設計是一套數位化的物件共享平台,每個人把自己所有的東西列出來,和別人交換。Gordon舉例說明,「例如,我有一支筆,你有一本筆記簿;我們交換物件,兩個人都可以寫日記」。在共享資源的過程中,島民們沒有多花一毛錢,卻體驗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也建立了更緊密的社群共感。

對於這項有趣的計畫,Gordon認真的說,「其實我並不是那麼在意我的學生設計出了什麼東西,而是他們如何參與、進入社區,了解居民的生活」。因為在現在這個時代,設計師的角色不再只是解決問題,而是提出設計使用者感興趣的方案,和使用者一起合作、思考,激盪出新的火花,把設計具象化為可實作的方案。

 

【想知道更多「‎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資訊,可至: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團 查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